金谷兰,字贮溪,1904年12月21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谷官屯村。父亲金相玉是清末岁贡生,时或经商,思想进步,曾任高唐县咨议局议员,相传是同盟会会员。母亲杨氏,是禹城县房寺乡南店村人。金谷兰兄弟五人,他最小。
金谷兰7岁入本村初等小学读书,五四运动前夕到设在聊城的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就读。他读书刻苦,生活俭朴,不拘旧礼,不修边幅,执理倔强,不避艰险,爱打抱不平,喜欢同出身贫苦的同学结交。
1920年夏,金谷兰考入省立三师预科。在三师,他经常阅读《新青年》、《向导》、《新潮》等进步刊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一些新思想,救国救民之志初步萌发。
1925年夏,金谷兰从省立三师本科毕业,与同乡结伴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中途发生政见分歧后,金谷兰返回家乡另谋出路。1926年,他在高唐城里接触到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共产党人杨笙甫,在杨笙甫的影响和帮助下,于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受中共鲁北县委指示,金谷兰回到家乡组织农民暴动。适逢蝗旱灾害,农民生活更加困难,他把自己家中积存的一仓谷子分给了贫苦农民,又帮助小学教师办起了农民夜校,编写了“打倒南军和北军,打倒老财把地分,虎头(指高唐十个豪绅)大褂子,一律都除根”等歌谣,让青年农民传唱,在农民中传播舆论,联络感情。
为了组织农民武装斗争,金谷兰决定利用活动在高唐城北一带的民间迷信组织“红门”,发展武装力量,扩大党的队伍。得到党组织的同意后,他便拜师入坛。金谷兰加入“红门”,不仅密切了他与群众的关系,而且也带动了不少人加入到“红门”,壮大了“红门”的实力。不久,在三殿庙村“十乡会”上,金谷兰根据党的指示,提出抗捐抗税、打倒土豪劣绅,得到了各村的拥护,被公推为十乡的团长。从此,“红门”改称“红团”,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在“入坛”、“成团”的过程中,金谷兰大力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先后吸收小学教师徐心斋、杨厚基和农民李玉红、田义三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以谷官屯为中心,建立了高唐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高唐谷官屯支部,金谷兰任书记。
高唐农民武装力量的迅速发展,受到了中共山东省委的高度重视。为加强领导,1928年初,省委委员李春荣来到鲁北指导工作,2月在谷官屯召开了鲁北县委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李春荣传达了省委指示并作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打倒新旧军阀”、“平均地权”等政治主张,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随着斗争的开展,红团的力量很快就发展到25个村,红团团员达到1000人以上。金谷兰变卖自己的18亩土地,铸造了由他自己设计的“铁蒺藜锤”(一种简易圆形铸铁武器,每个一斤二两,上面铸有三排铁刺,环绕一周,可随身携带)300个、标枪400支、大刀40把,用来武装红团。
红团声势的壮大,首先引起了谷官屯一些大地主的反对,地主匪首李洪楼预谋杀害金谷兰。红团抓捕了李洪楼和惯匪郭景方、张麻来等,并将众匪处死,接着,又打击了高唐城北苦水李庄地主李干臣和高唐商会会长姚定汉,枪挑了盐巡,震动了高唐全境乃至整个山东。土豪劣绅哀号不已,平津报端对此作了报道。
192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第三次执委会后,鲁北县委计划抓紧利用张宗昌撤离、国民党北伐军尚未到来的有利时机,组织红团暴动。为加强对暴动的领导,山东省委于4月28日将鲁北县委改组为鲁北特委,李春荣任书记,金谷兰、李宗鲁、于赞之、张干民为委员,特委机关由平原县迁至谷官屯。特委成立后,决定于5月4日举行总暴动,建立谷官屯苏维埃。
为了便于指挥暴动,红团设立总团局,金谷兰任团长,并将25个村庄的团员编为7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设5个小队,人数不等。并约定7个大队的团员于5月4日到谷官屯集结,先打高唐城西有名的大地主、大土匪李九的老巢打鱼李庄,再去占领高唐城。暴动前,金谷兰还专门让爱人袁子孝精心缝做了一面带有斧头镰刀的红旗,准备占领县城后将它插在钟鼓楼上。红团团员们用红绿纸写了很多标语口号,准备在高唐城内和县境内主要集镇张贴。
但在准备过程中,暴动计划泄漏。5月4日拂晓,奉军高唐县长张振声指派县警备队,联合李九,组织了近千人的武装,在被杀土匪家属的引领下,包围了暴动指挥机关所在地谷官屯。谷官屯大队的团员仓促应战,特委书记李春荣、红团副团长姜占甲等12人先后英勇牺牲,金谷兰的家院和邻居院落被焚烧。金谷兰突出重围,被村民掩护起来。同时,金谷兰的二哥金石兰也在城内县立中学被刺杀。
谷官屯暴动流产后,金谷兰和红团团员们于当日上午回到本村,含泪掩埋了战友的尸体。此后,金谷兰辗转于鲁西,并到济南向省委汇报了暴动失败的经过和经验教训。9月28日,他在城西袁庄组织二次暴动,由于地主密告,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金谷兰在高唐监狱羁押了不长时间,即被解往泰安国民党山东高等法院受军法会审。在四哥金佩兰多方营救下,他以犯有“聚众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但由于土匪、地主和盐巡家属联名控告,不久又被改判为有期徒刑七年。在残酷的铁窗生活中,金谷兰吟诵出“工农闹革命,端在坚与贞,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出声”的诗句,书写在狱墙上,用以自勉、自励。
1935年8月5日,金谷兰刑满出狱,先后在济南开自行车修理铺,当小学教师,同时寻找党组织。当时正是山东中共组织的最困难时期,他难以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便转而去北平和西北,准备相机到陕北,但因敌人封锁甚严,未果返回。在与党失掉联系的情况下,他积极联络进步青年,启发其阶级觉悟,为他们指点出路,为党积蓄力量。
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在济南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军政人员训练班,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山东省第六区(聊城)专员、保安司令范筑先将军部工作。在这里,他同中共组织取得了联系。
1937年10月,金谷兰奉党的指示回家乡组织抗日队伍。鉴于1928年暴动的经验和1936年以后的工作基础,金谷兰先在本村以外做了秘密的组织发动工作,十多名老红团团员加入到抗日行列,正式成立了高唐第一支抗日队伍——冀鲁边抗日游击第四大队(后改为第七大队)。不久,这支游击队发展到几十人枪。随后,他率部进入谷官屯村,将指挥部设在自己家里。为联合抗日力量,他主动向本村地主张灵波等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并且提出消除隔阂,共同抗日。然而,这些人已与李九勾结,准备当汉奸,阴谋围歼游击大队,并让一名侦探扮作乞丐到金谷兰家观察动静。第三天下午,正在开会的金谷兰果断地将这名探子驱逐出门外,当街枪决。随之,村内哨声、锣声、枪声响成一片,游击大队遭敌围攻。大队撤出了谷官屯,转移到禹城房寺南店一带活动。在禹城,他们得到了当地共产党人杨瑞亭等人的大力支持,不久,队伍发展到六十多人,有三十多支枪。
10月15日,日军入侵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为阻击日军的进犯,金谷兰率领游击大队赶回高唐,并夜袭进至高唐城北崔庄的日军先头部队。随后,他们扒掉东铺村西的公路桥,在堑壕里埋下集束手榴弹,在城北五里铺、曲庄一带严密设伏。第二天,日军在七辆坦克的掩护下向高唐进犯。在地方抗日民团的配合下,金谷兰率游击大队英勇抗击日军,后退至北关,利用有利地形继续阻击日军,重挫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这次战斗后,为进一步发动群众抗日,发展组织,壮大队伍,金谷兰联合国民党进步人士、原高唐民众教育馆馆长刘开元,到城西马颊河东岸三十里铺一带活动。一天,游击大队去庄家庄住宿途经城西崔庄,村内反动地主作祟并拉拢反动会道门“玄门会”的头子刘包元率众道徒围攻游击大队。为不伤害受蒙骗的崔庄群众,保持与当地开明士绅的统战关系,金谷兰当即命令游击大队向庄家庄撤退,并分散隐蔽。当地名士刘开元父子力图以自己的威信阻止刘包元,结果惨死在刘包元的刀下。
在开明士绅和群众掩护下脱险的金谷兰,遂带领散而复聚的游击大队转移到清平县境内活动,并同范筑先将军取得联系。随后,根据党的指示,他离开游击大队,在清平和博平一带开展统战工作。
1938年2月5日下午,金谷兰代表范筑先去金郝庄收编杂牌武装盛绪亭部,在南圩子门外遭到暗算,被匪徒詹化堂等枪杀。
金谷兰被杀的消息传出,聊城、高唐、清平一带的抗日队伍无不感到莫大悲痛和愤慨。范筑先亲率部队直奔金郝庄,消灭了盛绪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