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宣传教育 > 红色故事 > 正文

五桐抱井

发布时间:2021/11/25  信息来源:聊城党史史志网  作者:郑雨明 宋菲    浏览次数:3538

在茌平区国有广平林场北部,有五棵参天法桐围抱着一口敞口深井,在当地是一大奇观,被称为“五桐抱井”。这五株法桐树树龄近百年,粗约合抱、高约30米,是聊城市树龄最长的法桐。也许有人就会问,在以杨、柳、榆、槐为主要树种的北方,怎么会出现近百年的法桐呢?

其实,这五株法桐是茌平已故抗日英雄张化夷所植。1904年,张化夷出生在茌平县丁块乡的一个贫苦家庭,1934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10年,他遵从党的指示,一直战斗在鲁西北这片土地上。在这里,张化夷发动群众抗税活动,建立鞭炮工会,同旧的社会制度作斗争,因此受到通缉,但他并不畏惧,反而获得更高的民望。七七事变以后,张化夷组建了地方武装——茌平抗日常备大队。当时的常备大队指挥部就设在位于广平林场五株法桐下、水井旁的张化夷旧居里。在张化夷的带领下,队员们浴血奋战,多次重创日军。日军为报复大队,调集兵力,于1939年春偷袭林场常备大队住处,将房舍全部焚毁,但这五株法桐却被保留了下来。由于五株法桐中间有一口旱井,就被人们称为“五桐抱井”。

为了革命工作,张化夷家族多人投身革命,先后有8人光荣牺牲:

张化夷的爱人张明,在环境较艰苦的茌北从事抗日工作。1943年9月11日,她在茌北大李庄遇敌人“扫荡”,不幸中弹牺牲。

张化夷的儿子张德厚,在日寇“九二七”大扫荡时,于前往濮阳途中与敌人相遇,被叛徒出卖。敌人把张德厚带至济南,残酷折磨他。张德厚宁死不屈,最后惨遭敌人杀害,年仅25岁,尸骨至今未能找到。

张化夷的姐姐在儿子许兆乾遭敌杀害后,一直不吃不喝,痛不欲生,于1943年5月含愤去世,终年55岁。

张化夷的哥哥张侍雪参加革命后,嫂子便隐藏在聊城以东的韩庄。在敌人的一次扫荡中,张化夷6岁的小侄女被敌人杀死,嫂子为掩护孩子受了重伤,不久便与世长辞,年仅39岁。

自1931年起,张化夷一家就住在现广平林场所在地,那时候的广平林场还是一片黄沙弥漫的黄河故道,渺无人烟,附近群众称之为重丘。张化夷一家在开展抗战工作的同时,不畏艰难,勇闯沙荒。在这里,他们插荆条、种芦苇,种下万棵树苗,开辟出一个茂密林场,这就是广平林场的前身。1945年9月,茌平解放后,张化夷一家将林场无偿捐献给国家。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广平林场凭借独特优势,成为重要阵地。新中国成立后,广平林场干部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发扬红色精神,艰苦奋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通过治沙、改碱、平整土地等措施,在原来的沙丘上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绿色画卷。

20世纪50年代,为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广平林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住工棚,吃风沙,种树就靠锨一把”是当时生活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虽然艰苦,但是同志们一心向党,没有怨言,一心一意把树栽好、把沙封住。

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有林场发展出现困难。当时,林业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林场职工的工资发不出来,只能采取让职工承包部分土地顶替工资的办法。即使在条件这么艰苦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在林场坚守,守护着国家林业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平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王吉贵是“林二代”,自十几岁参加工作以来,从未离开过林业系统,把美丽的青春献给了林业事业,四十余年如一日,忠诚坚守、始终奋战在林业生产第一线,兢兢业业、勇挑重担,被誉为“鲁西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在王吉贵的带领下,林场积极进行改革,紧紧围绕生态公益型职能定位,大力造林绿化,加强森林经营管理,科学防控森林病虫害,严防森林火灾,加大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他组织班子成员在“五桐抱井”下分析制约林场发展的问题症结,大力开展湿地公园项目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凉亭、修道路、建果园、挖沟渠、铺设沥青路面等,林场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广平林场有林地面积1800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森林蓄积量0.57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0%,有大量白鹭、灰鹭、夜鹭、牛背鹭等野生鸟类近万只,林场景色宜人、森林茂密、花草虫鸟品种繁多,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国家级湿地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和“鸟的天堂”。

广平林场自建场至今,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从抗日英雄张化夷建立林场,到如今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吉贵为代表的一班人经营管理林场,“五桐抱井”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目前,林场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个空气清新、水绿天蓝、群鸟欢歌、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国有林场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上一条信息: 老八路窦保田
下一条信息: 致爷爷奶奶的一封信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