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热点专题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正文

三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 尹彦超

发布时间:2021/12/1  信息来源:聊城党史史志网    浏览次数:825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个《决议》与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共同形成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三个历史决议。科学认识三个历史决议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深刻理解三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对于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个历史决议各有侧重

(一)产生的背景不同。三个历史决议虽然诞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诞生于全民族抗战即将取得胜利、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时期,与延安整风运动密不可分,是整风运动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的更好。”1945年4月,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成功解决了党的历史问题,也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之中,主要目的是把全党从“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回到正确轨道,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同志说“过去的问题已经结束了,需要做个总结,不走这一步不行。”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也由此胜利完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的百年之际作出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二)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内容不同。前两个历史决议主要是总结问题教训,第三个历史决议主要是总结成就经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清除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影响,明确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总结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阐述了错误路线的严重危害,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作出的杰出贡献,为党的七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做出了科学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以上两个决议对不同历史时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主要是总结党的历史教训、分清历史是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主要是总结成就和经验。这是因为,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的重大是非问题,前两个决议已经基本解决了,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顺利,前进方向正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特别是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与前两个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二、三个历史决议一脉相承

(一)都正确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前两个历史决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全面系统总结了党在与“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长期斗争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并对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第三个历史决议同样也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着重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符合实际,贴合民意,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都坚决维护了党的团结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第一个历史决议明确起草历史决议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统一了全党思想,团结了全党同志。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党的团结,党同人民的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只要全党紧密地团结一致,并且同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一致,那么,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虽然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总的趋势必然会日益兴旺发达。”第三个历史决议同样指出:“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三)都始终秉承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个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遵循和鲜明导向。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是其中的优秀传统。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坚决相信:有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这样三次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的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必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十一届六中全会相信,这次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必将起到同样的历史作用。全会号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同心同德,排除万难,为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成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正如全会所指出的:“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四)都集中体现了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这个集体智慧结晶的全部过程。集思广益,凝聚智慧是三个历史决议最终形成的共同特点之一。第一个历史决议在起草过程中,党的高级干部对历史决议稿进行了多次讨论并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其中多数被采纳。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搞了一个历史决议案,三番五次,多少对眼睛看,单是中央委员会几十对眼睛看还不行,七看八看看不出许多问题来,而经过大家一看,一研究,就搞出许多问题来了”“不是大家提意见,就写不这样完备。”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过程也是集思广益、发扬民主的过程。1981年5月,邓小平同志曾感慨地说:“这个文件差不多起草了一年多了,经过不晓得多少稿。一九八0年十月四千人讨论,提了很多好的重要的意见;在四千人讨论和最近四十多位同志讨论的基础上,又进行修改,反复多次。起草的有二十几位同志,下了苦功夫,现在拿出这么一个稿子来。”第三个历史决议同样是按照党中央部署,文件起草组充分吸纳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决议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这些意见和建议,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经反复推敲研究,对决议稿作出547处修改,充分反映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以历史远观未来,百年大党始终坚持向历史寻求经验,向历史探索规律。过往百年已是风雨兼程,下个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一定能够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在新征程上铸就新的时代辉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上一条信息: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社论)
下一条信息: 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