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宣传教育 > 红色故事 > 正文

威震敌胆的徐宝璧

发布时间:2022/6/27  信息来源:聊城党史史志网  作者:徐淑之    浏览次数:2471

徐宝璧,1919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博平县徐河口村(今属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他7岁时入私塾读书,后来又在本村国民革命小学就读,学习刻苦、善于思考,各门功课均名列前茅。

1935年,徐宝璧在博平县高级小学毕业后,在济南一家酱菜厂当学徒工。在那社会黑暗的年代里,酱菜厂工人工资微薄,童工的工资更少,并且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还经常受到老板的打骂责罚。徐宝璧不堪忍受酱菜厂非人的待遇,愤然离开。

1938年春,徐宝璧和徐德辅(徐宝贤)、徐宝福、徐宝璜等几个人讨论如何打鬼子。徐宝璧灵机一动说:“咱们也拉支队伍吧!和哥哥一样打鬼子、除汉奸。”伙伴们一口响应,并推举徐宝璧为队长。这支不署名、不挂号的抗日队伍迅速发展到20多人。

博平县委很快知道了这支小队伍,便派指导员李玉仁和徐宝璧联系。共产党、八路军在家乡的活动对徐宝璧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他认定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跟着共产党走。有了县委的支持后,他们的干劲更大了。徐宝璧和队员们把全村一二百人召集起来,动员大家抗日,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有枪的出枪,并组织群众挖了30多条交通沟。队员们平时站岗、放哨、捉匪徒,成了抗战队伍的有力助手。同年7月,徐宝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初,博平县、区两级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起来,徐宝珊任博平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对外称“博东行署主任”。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和党组织的安排,徐宝璧到博平三区任区长。1939年下半年,因敌伪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博平县的斗争形势极度恶化,县、区政权几近隐匿。徐宝璧被调往筑先纵队七团军需处任职,随即又被组织派往抗日军政学校培训学习,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冀鲁豫第四军分区司令部任见习参谋。1941年,他在军分区轮训队学习,轮训结束后任军分区侦通参谋,随军东征西战,驰骋鲁西。

1943年3月初,军分区党委研究决定派徐宝璧到博平县筹备县大队的成立,任命徐宝璧为博平县大队副大队长。徐宝璧带着通讯员石永香一个人和两支短枪,到博平县发展地方武装,重新组建县大队,开辟抗日根据地。7月初,博平县大队在博平县二区苗官屯成立。博平县大队建立后,昼伏夜出,发动党员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除奸反暴,参军参战,壮大抗日队伍。为了提高县大队的战斗力,徐宝璧带领县大队在没有战斗任务时进行军事训练,亲自为战士们进行投弹、刺杀、射击、爆破、土工作业等演练示范,使部队具备了一定的攻坚能力。

1943年秋天,徐宝璧带领许言午(许振德)、贾梦喜等6个同志乔装打扮成伪总团部人员,来到博平城东10里路史胡村南边一个伪炮楼下。炮楼哨兵发现后,立即高喊:“干什么的?站住。他们答道:“我们是总团部的,去茌平李县长(李岐山)那儿有公干,在那里赴宴晚了,喝的水不足,走到这里渴了。劳驾给点水喝!”炮楼上答道:“上边有命令,晚上不准拉吊桥。”一位打扮成军官的同志不耐烦地说:“什么他妈的上边的命令,来到我们自己的地盘渴了连点水都不给喝,这还了得。你们队长呢?叫队长答话。”一个伪军答:“队长不在,外出了。”那“军官”接着骂道:“他妈的,不坚守岗位,擅离职守。如不给开门,明天算帐。”这时他们听到一个伪军在炮楼里低声说:“班长,外边着急了,叫他们进来吧,得罪他们吃不消。”不一会儿,几个伪军下来把吊桥放下,放他们进了炮楼。他们当即缴了伪军的枪,俘虏全部伪军30人,缴步枪28支、手枪1支、子弹500余发、手榴弹200枚。

1944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伪顽军天天到村里抢粮逼收,老百姓十室九空,部队也同样缺粮,经常挖野菜吃。4月7日下午,县大队得到确切情报:贾寨据点伪团长赵锡九搜刮了几万斤粮食,第二天上午用15辆大车,由伪军一个中队押往博平县城伪政府。徐宝璧决定把这批粮食截住,不能落入敌人的手里。当时县大队孙维岐副政委正带一连在博平东执行任务,徐宝璧和特派员王鑫商量,五区队30余人埋伏在耿店,六区队贾以型队长率领30余人埋伏在耿店西二里的程庄,徐宝璧率领县大队二连埋伏在沙泥寺,布下三角埋伏圈,专等敌人落网。这次战斗前后没用一小时就胜利结束,俘敌31人,内有小队长1人,缴步枪30支、手枪1支、手榴弹100余枚,粮食2万多斤,我军无一伤亡。上午9点钟左右,县大队二连战士押着10多车粮食送往县政府驻地河西孙黄庄。缴获的粮食除少部分留作军用外,其余全部被政府分给了穷苦百姓和流亡家属。县大队将俘虏的伪军经过逐人登记、审查、教育,最后充实到贾子云的二连,使二连扩大成为百人的连队。

1945年9月6日,徐宝璧率领的博平县大队一连、三连升编为冀鲁豫军区一分区基干五团一营,徐宝璧任营长。19日,攻打茌平县城的战斗打响徐宝璧的一营担负拔除东关天齐庙伪中队据点和主攻东门的任务。在茌平县城东门外约一百多米处,伪军利用天齐庙修建了一个据点,据点内驻扎着伪军一个中队。该据点与县城东门的伪军遥相呼应,一营要想攻破东门,必须先攻下伪据点。在据点的西邻,有几座小店,一营的指战员都在这里隐蔽着。拂晓前,五团一营一连在徐宝璧的指挥下首先将东关天齐庙伪县大队保安第一中队据点拿下,全歼敌人60余人。

9月20日,徐宝璧从前线指挥部开会回来,他在带领营、连干部在前沿阵地检查工事、观察敌情、寻找突破点时,不幸被城墙碉堡里的敌人打中腹部,英勇牺牲,时年26岁。


上一条信息: 徐宝珊毁家纾难
下一条信息: 英勇抗日的徐宝珍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