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翼,原名徐宏仁,祖籍江苏省吴县,1917年2月生于宁省辑安县城。1923年,徐翼入辑安县小学读书,1928年考入沈阳省立第一中学。初中毕业时,徐翼亲眼目睹日军对我国家、民族的蹂躏和压迫,义愤填膺,毅然加入抗日民军,做宣传工作。1932年他随全家流亡到北平,就读于东北难民子弟职业学校高中班,1934年考入东北大学工学院补习班,1935年被地下党组织发展为党员,1936年6月开始到东北大学工学院读书。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和宋浩涵等同学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秘密组织乡村考查团,下乡办农民夜校,宣传抗日教国。一二九运动时,他是东北大学补习班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兼任纠察总队副队长,曾参与发动“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打回老家去”的示威游行及举行卧轨请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接受党的指示,奔赴鲁西北参加抗战工作。
1937年10月中旬,徐翼到达聊城,时值范筑先奉韩复榘之命正准备率部撤离聊城。徐翼等42位同志明确表示,誓死留守聊城。他们武装起来,担当起守卫聊城的责任。11月,徐翼到阳谷县任政训处干事,协同许明办政训班,并亲自讲课,经常深入学员中与大家交谈。他对人诚恳、言谈稳健、说理中肯,而且知识丰富、举止沉着,令人敬服。他曾在阳谷县城东北毗连聊城、东阿县境、大运河畔的孟尝乡,一边帮助地方党开展工作,一边开展调查研究。1938年夏末,徐翼任聊城政治部巡视员。聊城失守后,他担任中共鲁西三地委委员、战争动员部部长。聊、阳、阿等县当时抗日形势紧张、敌顽猖獗,为扭转局势,徐翼率领十支队、陶山支队等武装,先后两次自西向东出击袭扰敌顽。面对紧急情况,徐翼当机立断、临危不惧,多次及时扭转可能发生的危局。在聊、阳、阿交界的七级镇的一次侦察中,他发现东阿铜城日军计划派一小队人串通一个准备投敌当翻译的人,到七级镇进行活动。徐翼率领18名战士,化装隐蔽到七级镇三义庙伏击敌人。等到下午,敌人都没来。有几个战士不慎暴露了目标,引起了七级镇民团局子的骚动,镇长翟清云乘机煽动群众,一时之间,满街不明真相、受其欺骗的镇民拿着红缨枪、锄头、大刀,向三义庙冲来。千钧一发之际,徐翼挺身而出,迅速控制局面。他命令战士,在庙上做自卫准备,不准擅自开枪,自己带冯之琨、刘崑两位队长,不顾危险,直奔七级镇镇公所。徐翼向翟清云展示证件,表明自己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身份,要求他赶快收拾局面。在镇居住的县委委员姚修文出去帮助平息了街上骚动,一场一触即发的战斗得以幸免。当晚,徐翼等人捉拿并处决了那个准备投敌当翻译的人。
徐翼经过率部前后两次在聊、阳、阿边沿活动,初步扭转了从西部徒骇河到东部大运河畔广大地区的形势,人民抗日的情绪逐步高涨,有力地支持了三县党的工作开展,有力推动了这一地区游击战的开展和抗日政权的建立。
1939年5月,中共鲁西二地委建立后,徐翼任二地委委员、军事部长。他和地委书记申云浦以聊、阳、阿的孟尝乡为中心,在大运河畔组建了四大队,并相继建立了聊城、阳谷、东阿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四大队建立时只有30余人,为了练兵和扩大影响,他们在县委同志的密切配合下,进行远距离行军,突袭聊城县沙镇反动民团王魁一部一个局,缴获了部分枪支,又突袭了运河以东20余里的陈庄顽固民团据点。突袭陈庄据点时,徐翼让一名姓李的四川同志和几个班长用四川话假装老八路主力部队向敌人喊话,敌人信以为真,吓得魂不附体。最后,只用一阵枪声,就赢得了战斗。两次出击,我方均无一伤亡。但是,当地的游击战争刚刚发动,根据地也刚刚开辟,国民党顽军石友三军团以及委任县政权及其武装经常游弋骚扰民众,日寇又占领了县城及部分乡镇,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阳谷县七级镇镇长翟清云,是几十里内闻名的恶霸,他有一个民团局和一二十支枪,在镇上开粮店,囤积居奇、鱼肉群众,还运粮资敌,严重阻碍革命工作的开展。为争取更多乡团武装和开明士绅,徐翼请示县委后,乘其在粮店吃茶之际,将其捉住,缴获了民团局子的枪支,俘虏了全部人员,七级镇的群众无不对此拍手称快。第二天,当地一位冯老先生带着不少士绅为翟清云说情,徐翼细数翟清云的罪恶,趁机给士绅们开展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除掉翟清云这个地头蛇后,以七级镇为中心的第四区抗日根据地很快就形成了,区大队也扩大到五个中队、500余人。1939年间,敌我斗争形势严峻,敌来我往、犬牙交错,我地方武装力量薄弱,阳谷的国民党三青团上层分子、少校副官、特务焦冠军,带领伪顽郭安仁部,将我第四区小队包剿,活埋了我战士7人,共产党员、区队长李鸿甲也惨遭杀害。徐翼率部在两个月内活捉并处决了焦冠军,为被害烈士召开了追悼大会。1940年春,四大队在升编为鲁西支队前,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七个中队并很有战斗力的人民武装了。这与徐翼含辛茹苦的工作和付出是分不开的。
1940年冬,阳谷县局势恶化,上级任命徐翼出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敌人闻讯十分害怕,就连最坏的汉奸赵二虎也吓得对他的部下说:“徐翼当了县长,这怎么能惹得了?”1941年春,徐翼升任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三团政委、政治处主任之后,率三团转战聊、阳、阿广大地区,数十次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在建立民主政权的过程中,徐翼除了重视党的独立自主策略和坚持武装斗争,以革命武装反对反动武装以外,还特别重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重视争取、教育、团结开明士绅、进步人士。在聊城、阳谷、东阿等县,他团结冯鲁民、申集盘、白风仪、刘文义等一批有影响有地位的老先生,使他们为抗日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还与他们结成了莫逆之交。徐翼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1942年,徐翼两擒一纵杨文盛的故事在聊、阳、阿边区的群众中广为传诵。杨文盛曾为我乡小队队长,叛变投敌,被徐翼捉住后,表示会痛改前非,恳求将功赎罪,被徐翼任命为中队长。后来环境恶化,杨文盛再次叛变投敌当汉奸,鱼肉乡里、异常猖獗,徐翼活捉并处决了杨文盛。大家对徐翼两擒一纵杨文盛,宽严结合、仁至义尽的做法十分赞佩,纷纷效仿。1943年秋,打掉簸箕柳、官桥口据点后,徐翼捉到这两个据点的伪小队长,他尊重地方党组织及群众意见,处决了一个令人民痛恨的家伙,释放了另一个配合过我军工作的官桥口据点伪小队长,并发给他路费,让其回家。处决会上,徐翼代表军分区及三团向被俘伪军重申我党我军的对敌政策,释放了数十名俘虏。这件事,也在当时的聊、阳、阿一带引起很大震动。
1943年,徐翼曾在几天之内率领三团连续拔除阳谷十几个据点。徐翼与地方党组织事先做好研究,夜间突围,用八二炮、掷弹筒、机枪等密集火力掩护战士迅速登上据点,用投弹、喊话的方式迫使敌人缴械投降,有时一夜连克两三个据点。徐翼率二分区三团驻东阿郭完庄时,当天半夜被日伪军一千多人包围,情况十分危急,徐翼临危不惧、沉着应战,迅速组织部队向孙陈庄突围,并利用有利地势,布置好埋伏,等待追敌,结果只用了半小时就打垮了敌人。战士们胜利凯旋,还没误了吃腊八粥。这次战斗,缴获马匹、机枪、弹药很多,打死打伤日伪军40余人。
徐翼有一个特点,越是情况危急,越是沉着冷静。在迎击簸箕柳的日伪军战斗中,面对前沿阵地战况激烈、我军战士部分伤亡、指挥员牺牲的危急情况,他亲自带领两个加强排,直扑前沿阵地,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战士们奋起战斗,迅速击溃了敌人,日寇及伪军死伤数十人。战士们都说:“有老徐在,我们的胜利就有把握得多。”
徐翼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尊老爱幼。群众都说:“老徐是咱们的亲人,聊、阳、阿就是他的家。”行军时,徐翼总是自己身背一支步枪,徒步行进在队伍前面,把马让给病号或者新来的青年学生,或者用马驮步枪和弹药。他常以“食无定时,住无定所”为乐,不管在艰苦岁月,还是和平岁月,他的饭食都很简单,基本都是瓜菜。他爱吃南瓜、爱啃窝窝头和吃萝卜咸菜,来了客人或者遇到喜庆节日,也最多就吃个炒韭菜,偶尔加点鸡蛋,那是他当副司令时招待客人的最高标准。1943年,徐翼在战斗中受过一次重伤,被子弹穿透了左臂。老乡们前去慰问,劝他好好养伤,他却笑说:“为革命,穿个小孔算什么!”还不忘劝老乡们把带给他的鸡和鸡蛋带回家去。
1944年在郓城县消灭大汉奸刘本功的战斗中,徐翼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临终前,他还请求军区首长把他的钢笔、书籍交给党,并嘱咐同志们好好工作,狠狠打击敌人。徐翼去世的不幸消息传开后,聊、阳、阿万人同声哭泣、沉痛哀悼。两个月后,聊、阳、阿三县人民群众自发成立了公祭徐翼的筹备会,将徐翼的遗体运回阳谷,在七级镇周武庙修建了徐翼陵墓,在墓旁栽种了松柏,以示三县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军分区在大运河东岸的三里庄举行徐翼追悼大会,人们扶老携幼,来参加追悼大会,到会群众有五、六万人,百间祭棚挂满祭幛。冀鲁豫区党委的祭幛上写着:“人民表率,党军楷模。”群众说:“老徐是人民的功臣。”这是对徐翼名副其实的评价。为纪念徐翼,党和政府曾于1946年将阳谷、东阿、聊城部分地区划为“徐翼县”。徐翼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