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东阿县新城街道王集村,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2013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集遗址为隆起高地,顶部高出地面0.5米—1.8米,当地俗称“堌堆顶”或“金牛堌堆”。1994年12月,山东省考古所、聊城地区文物研究室、东阿县图书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和勘探。该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面积约75000平方米。遗址堆积可分三层:上层为灰褐土,厚0.35米—1米,出土商周时期的鬲、罐等陶器残片;中层为浅灰色土,厚0.1米—0.3米,为岳石文化层,出土有陶豆、罐等残片;下层为黑灰色土,厚1米—2米,出土有龙山文化的罐、鼎、盆等陶器残片,有夯土城墙存在。根据出土物及城墙遗迹分析,该遗址为一处龙山文化古城址,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面积近40000平方米,距今4800年左右,为山东省发现的第七座龙山文化城址。
王集遗址对于探讨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冀鲁豫地区的文化区系和古城、古国,研究山东地区的新石器时期的延续等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