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国欢庆的喜庆日子里,在红歌唱遍大江南北的氛围中,却有一曲略显沧桑又坚定铿锵的曲子萦绕在我的心间耳畔。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每当《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旋律响起时,我就会想到我的外婆来桂菊。
如果外婆活着,现在应该110岁了。
1913年,外婆生于聊城阳谷,读过5年私塾,1934年嫁给我的外公——一个土财主的独生儿子。婚后不久,外公被日本人抓去东北挖煤,一走就是9年。其间,身高只有1.5米的外婆参加了村里的妇女自救会,给前线的战士做鞋垫、做鞋,参加村里的供给小分队,推着独轮车给战士们送吃的喝的。她还是秧歌队的主力队员,常给战士们带来欢笑。自救会长觉得外婆思想觉悟高、又有文化,于是来发展她入党,却被外婆的婆婆破口大骂、赶出家门。从此以后,外婆就没有出过婆婆家的院子,就连自己的父母被日本鬼子折磨致死,也没能出去送葬。不能参加抗日活动,被圈在大院里的外婆就拿着八路军发给的小册子,一遍遍地看、背,相信共产党一定会打败小鬼子,为全家报仇。外婆说,那是她活下来的唯一支柱。
1943年一个瓢泼大雨的夜晚,又黑又瘦的外公扒了一路火车,回到了家。看着累瘫在门槛上的外公,全家人抱在一起,又哭又笑。每每回忆起这一刻,外婆总是泪水涟涟。1944年,我的舅舅出生没几个月就赶上鬼子的一次“扫荡”,外公全家藏在麦垛里。因为害怕舅舅哭会引来鬼子,外婆死死捂着他的嘴,舅舅差一点窒息。1947年大姨出生,1952年又有了我的母亲。
这期间,外婆担任村里的妇女会长,较早地接受了革命思想。解放初期,孩子多就意味着地多、粮食多,但外婆不这么认为。当时40岁的外婆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自己吃了永不生育的药。因为这件事,外婆的婆婆想不通,一病不起,封建思想严重的外公甚至要休妻另娶。刚强的外婆宁愿自己带着3个孩子也不妥协,无奈的外公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
事实证明外婆的做法是对的。1958年发生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因为孩子少、负担轻,外婆家的情况要比别人家好很多。1959年,外婆全家拾荒到河南安阳。为了自救,外婆把结婚时婆婆给的金戒指卖了,置办了一个油条摊子。她夜里3点起床,每天炸100斤面的油条、50斤萝卜馅丸子,用瘦弱的身子支撑起整个家。外婆始终坚信共产党一定会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在外漂泊6年,外婆带着全家做过好多小买卖,卖烧鸡那段日子应该是最好的时光了。外公杀鸡,舅舅带着大姨给公鸡拔毛,妈妈把拔干净的鸡给外婆,外婆煮烧鸡。在那个饿死不少人的年代里,外婆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了全家。
回到阳谷,21岁的舅舅进了阳谷国棉二厂,当了一名光荣的工人。在外婆的感召下,舅舅入党提干,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大姨和妈妈先后嫁到聊城。1980年冬天,外公去世。1991年,舅舅去世,经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外婆,一遍遍背着《为人民服务》,一滴眼泪也没有流。从此以后,外婆在聊城跟着女儿们定居。
小时候,外婆哄我们睡觉,唱得最多的歌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听着听着,我们就会沉沉地睡去。后来,我们都会唱这首歌了,却不知道外婆为啥只喜欢唱这首歌。直到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并入了党,在一次聊天中,外婆才缓缓说出自己的心思:“想当年,如果不是我婆婆阻止,我早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了,说不定也到前线打鬼子去了。就是因为旧社会妇女没有地位,在家里只能听丈夫的、听婆婆的……唉,我的爹妈死得惨,我都没能去送葬。以前的事不要提了,提起来就是伤心事。入不了党,我就在心中唱这首歌吧!”
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外婆一生的心结,在她看来,当时有那么好的机会入党,自己都没有把握住,实在是遗憾终身。
从2006年起,外婆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的时候会陷入迷糊状态,我们全家轮流伺候她。记得有一个夜晚,外婆在那里念念有词,我凑过去仔细听:“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外婆在下意识地背诵《为人民服务》,那是她的精神支柱呀。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的丈夫老姜身着军装、第一次来我家的情景。当时外婆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她高兴是因为我找的对象“是军人,也是党员,是个能干事业的人”。事后,老姜问我:“你姥姥肯定是党员吧,老太太觉悟很高呀,还会唱好多革命歌曲,真不简单。”他哪里知道,外婆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风雨,才有了如此坚定的信仰。
2008年年底,外婆因全身器官衰竭去世,终年95岁。外婆去世时,我也没有哭,而是在心里把《唱支山歌给党听》唱了一遍又一遍,我想,这是哀悼她最好的方式吧!
历史传记中,有不胜枚举的豪杰,然而我却觉得,构成历史洪流的芸芸众生才是时代的主要组成。我的外婆仅仅是鲁西大地上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其思想历程或许正是那个久经战火、向往和平、渴望发展的年代中千千万万名农民的真实折射。今天看来,这样自发的、朴素的红色思想是那么难能可贵。我相信,这些思想形成的背后,是我们党一路风霜、一路坎坷、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行动的感染,是我们党由弱到强、艰苦跋涉、情系人民、服务人民的无上魅力的感召。可以预见,拥有如此多优秀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必将会继往开来、万古长青。
凭窗远眺,万里长空。外婆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历尽风雨坎坷,见证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追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坚定迈进,固然因没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感到遗憾,但“青山处处埋忠骨”,像我外婆这样不是党员的“党员”,不正体现了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