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研究编修 > 地方史志 > 正文

清真寺

发布时间:2022/4/25  信息来源:聊城党史史志网    浏览次数:4393

清真寺位于临清市先锋街道桃园街,始建于明代,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弘治年间是临清最兴旺的时期,临清由县治升为州治,临清清真寺即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

临清清真寺坐西朝东,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所有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山门、望月楼、正殿、后殿、后门;左右两侧对称排列角亭、经堂、沐浴房、供殿、楼、堂86间。

正殿前半部为四阿庑殿顶,正脊装有鸱尾,后部为重檐,结顶呈山字形。中为八角攒尖顶,后出抱厦,两侧各掩一四角攒尖顶。坡度比较大, 森然耸峙,错落有致。望月楼为歇山重檐牌楼式建筑结构精巧,玲珑别致。门楣正面镶毛泽东手书“清真寺”匾额。望月楼后面悬挂两块匾额,一块书“正意诚心”,一块书“彝伦攸叙”,系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名人书写。山门、东讲堂雕梁,挂落上平雕、圆雕、透雕颇具徽派风格;建筑构件吻、走兽、仙人、套兽脊块、瓦当等又尊伊斯兰教无偶像崇拜全部嬗变为花卉纹饰。壁画、圆光、匾额、瓦联等既有《古兰经》《圣经》箴言,又融合汉文化《论语》《中庸》《易经》精髓,书体既有汉文化的楷体、行书,又有穆斯林库法体、波斯体,质朴相融,相得益彰。

临清清真寺绵地壁画与中国传统建筑中麻刀灰抹墙不同,是采用羊毛闷灰抹墙,然后在其上创作壁画,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壁画与其他寺庙单线平涂技法明显不同,具有宣纸洇润的艺术效果。几百年色彩不褪,墨分五色,栩栩如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特殊贡献,极具研究价值。

整个清真寺布局精巧,结构紧严,舒展大方,既具有伊斯兰宗教建筑特点,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风貌,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佳构。院内古柏参天,幽深静雅,名人佳句、先贤哲语跃然匾额楹联之上。

临清清真寺在鲁西北地区可称寺庙之冠,规格高,建筑宏阔,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民族在临清迁徙、安居、繁衍、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体现出临清的文化多元性、包容性、亲和性,有着深刻的社会价值和研究价值。


上一条信息: 鳌头矶
下一条信息: 清真东寺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