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研究编修 > 地方史志 > 正文

萧城遗址

发布时间:2022/5/23  信息来源:聊城党史史志网    浏览次数:11480

萧城遗址又名驻马城、歇马城,位于冠县北馆陶镇萧城村,为辽国萧太后驻兵屯粮营垒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国萧太后摄政,携子耶律隆绪(辽圣宗)发兵攻宋,为了与驻兵澶渊的宋军对峙,在故道边筑土城以屯大兵。相传此城是辽兵用头盔装土,一夜夯成,故俗称“盔安城”。城内挖出七十二眼“饮马井”,筑起东西两座点将台(昔日校阅军队的场所或祭祀设施)。但在交战中,辽军先锋大将、萧太后之弟萧挞被宋军用“床子弩”射死,锐气大挫。萧太后见取胜无望,便和宋订立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宋辽约定两国君主以“兄弟相称”,永不再战,结束了宋辽之间的长期战争。随后,辽军班师,萧城遂废。
萧城遗址西临漳卫河,东与清水镇相望。遗址呈正方形,边长均1300米,总面积169万平方米。东、南、西、北壁有四门,称为瓮城。瓮城门与城门不相对,俗称扭头门;城墙土筑夯砸,每层厚13公分,四角和城门有箭楼及城门楼。城墙基部宽26米,顶部宽8米,高13米,周长5200米,四周城隍宽80米。现在,雉堞、城隍已不见踪影,仍残存部分城墙,城墙最高处达13米。古城址中尚存点将台(高约5米,方圆150余平方米,夯层厚15厘米,每层较均等,夯筑较规范)、箭楼、城门楼、磨盘洞、烽火台、饮马井、“万人坑”等。“萧城晓烟”为旧时馆陶县八景之一。

萧城周围有沟塞、召村、杨召、邵村、公曹、木堤、胡芦营、南盘、马寨、草村、马园、孩儿寨、房儿寨、常儿寨、萧寨、孟良寨、和尚寨、营盘、草厂、马栏厂、宋马堡等村,村名来历均与宋辽征战有关,民间也有不少关于宋辽战争的轶闻。1967年,在城内发掘出明朝正德年间山西按擦司杨师震墓志,铭文曰“葬于萧城之源”,由是可知,此城在明代已称萧城。

 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考察队在城周围进行了半年的勘探发掘,在点将台附近土层中,发掘出宋代瓷残片、房砖屋瓦、饮水马槽。在城东北隅城垣外200米处败絮中发现唐代古墓,出土瓷器10余件。

近年来,冠县逐步加大对萧城遗址保护力度,作出了建设萧城遗址公园的规划,整个规划面积近200万平方米。萧城遗址城垣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是迄今为止长城以南唯一可见的较大规模的契丹古城。


上一条信息: 舍利宝塔
下一条信息: 韩氏家族墓地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