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和健全黄河司令部机构的同时,1947年4月已开始筹建黄司各水兵大队。黄河司令部如果没有作战用的船(以下简称战船),没有水兵(即撑船水手),没有英勇善战的队伍,要在敌人的虎视眈眈下保证军渡是不可能的。各水兵大队就是在与蒋(介石)、黄(河)作激烈斗争的过程中成长壮大起来的。
黄河回归故道后,黄河南岸已成了游击区,河南岸的船管股和船只合并到了河北岸,如尚和县合并到昆吾县,鄄城合并到濮县,郓城合并到范县,平阴县、河西县合并到东阿县,并后仍由黄河修防段领导。船管股有正副股长,有的船管股下还建立了造船厂,船管股的任务,就是管造船和购买民间船只,为黄河修堤筑坝运送物料和来往渡河使用。合并后的船管股船只较少,且乘10至20人的小船占大多数,乘近百人的大船只有10只左右。由于要逐步建立水兵大队,5月初船管股由修防段领导改为黄司领导,水手一律称水兵。船管股根据船只和水兵的逐渐增加编成了中队或连队,河两岸我地方武装和群众不断来往渡河,敌军看到我们的战船不断出现,感到其河防力量不足,就加强了空中优势,经常派飞机沿河侦察,有时飞机低飞盘旋几乎接近树梢。晚上发现有灯光,他们就投照明弹寻找轰炸目标,把我们的战船和造船厂看成眼中钉,妄图摧毁,多次使用飞机投弹,炸死、炸伤我军干部、干部家属和无辜群众。
由于敌人不断隔河打枪打炮、飞机不断狂轰乱炸,不仅影响群众的生产,而且给我建造战船造成了很大困难。5月初黄司要求各船管股:①挖船坞和用复盖物隐藏船只,如濮县船管股就动员民工2000余人挖了3华里长、10米宽、6米深的一条大船坞,把25只船全部隐蔽在内。②挖防空洞,若敌机来轰炸,人员可及时隐蔽起来避免人员伤亡。③要求大造船厂把工序分散,减少轰炸目标,避免损失,加快造船速度。尤其陈楼造船厂是专造大船的厂,民工最多、目标最大,民工达五六百人,仅锯木工就有200余人。在这期间,各县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需要民工就立即选派,需要物料就及时解决,需要水兵就积极选送。民工、水兵怀着对敌军的不满,在各自的岗位上日夜紧张工作,决心为保证军渡作出贡献,这大大地加快了水兵各大队的建设速度。
但是敌军不甘心失败,对破坏战船和造船厂、摧垮黄司还没有罢休。5月的一天上午,孙口对岸的敌人突然向我渡口——孙口村发射两发炮弹。我们向河对岸仔细观察,敌有两只小船已离岸向我方驶来,对岸和船上的敌人不停向我方射击。当时曾司令恰在河岸附近,他听到枪炮声立即赶到渡口,一边指挥执勤班隐藏射击,一边通知武装营调来一个排支援。当支援排赶到渡口时,敌船已渡河过半,由于我们猛烈的攻击,敌船被打坏,顺流而下,支援排迅速顺河岸往下搜索,我支援排一直往下跑了10多里路,来回搜索我方河岸,均无敌船踪影。
5月下旬的一天,敌机经过多次侦察,确认陈楼造船厂是我们的大造船厂。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对陈楼进行了狂轰乱炸,黑烟尘土笼罩着陈楼上空,战机不断穿梭投弹,炸毁房屋数座,炸死七八头牛,还有几名群众被炸伤。船厂由于工序已分散,又挖了防空洞,民工及时隐蔽,无一伤亡,仅仅损失了一小部分物料。敌人摧垮造船厂的企图未能实现,第二天造船厂照常开工。
由于我们采取了种种措施,大大加快了造船速度。战船由各船管股成立时的十几只,增加到6月初的几十只,水兵也由开始的几十人增加到几百人。各造船厂成立后,专造乘百人左右的大船,这就彻底改变了大船不足的状况。
由于战船的逐渐增加,干部和水兵队伍也相应扩大,对干部和水兵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冲船技术教育势在必行。除地方对其进行教育外,黄司也从军队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全面的教育工作,这对保证军渡任务的完成是非常必要的。当时的水兵存在祭奠河神的封建迷信活动和拜把子、结帮派的不良风气,我们动员大队干部,特别是政工干部,让他们采取种种方式利用各种机会教育水兵,宣传新思想,以逐渐提高队伍的思想觉悟,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进行了冲船技术教育。黄河水的流量根据四季降水的多少来回波动,水情不易掌握。特别是从6月开始涨水,浪涛汹涌,行船非常危险。冲船技术的高低和驾船的熟练度直接关系着行船和乘船人的生命安全,尤其是手工操作的船对驾船人的要求更严。因此对水兵进行技术教育,首先要求他们认识提高冲船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有行船经验的老水手,让他们回忆曾经冲船的经验教训,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新水兵。在行船时,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现场说教提高技术。不行船时,坐在船上或岸边,看水流、识水性。为把技术教育搞好,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懂得冲船技术的干部亲自指导、从严要求,把技术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经过一个多月的教育,干部和水兵的政治思想和行船技术水平都大大提高,队伍的组织性纪律性大大加强,为成立水兵各大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初,黄司根提军区指示精神,将各船管股一律改建为水兵大队,大队相当于军队营级建制,大队级干部相当于营职,大队设正副大队长、正副教导员,大队下设军事、船管、供给三个股,股长、中队长相当于连职,水手全称水兵。从领导到水兵一律按军队待遇计算军龄,队伍由军区供给,发军衣和武器,家属按军属照顾。黄司从上自昆吾下至东阿各船管股,共排定了5个水兵大队,昆吾船管股为水兵一大队,濮县、范县、寿张、东阿分别排为第二、三、四、五水兵大队,每个大队下设3至4个中队,每个大队根据中队的多少确定3至4个渡口。大队级干部以2至3人计算,股级干部(包括干事在内)以3至4人计算,中队再增设指导员,这样每个大队就需增加20余名干部,5个大队就需增加百余名干部。这些干部缺口黄司无法立马解决,需要县里协助,另外现有干部的职位变更也需征求县里的意见。于是黄司派人(如曾宪辉、刘茂斋、李兴程等)到各县去协商。
6月下旬,除一两个大队长未能定好,大队和大队下设的军事、船管、供给三个股,中队干部基本上配好,随后发给军装和武器,军装上衣印有“水兵”二字,同时进行了必要的军事训练,当水兵穿上军装拿到武器之后喜气洋洋、精神振奋。
自此,上自昆吾下至东阿300余里的黄河天险就完全控制在我们黄司手中,我们完全掌握了来往渡河的主动权。1947年7月以后,由于黄河任务繁重,有的大队级干部未来得及配齐。经过几个月的考验,于1947年11月对大队级干部又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一大队长:周庆余
大队副:韩俊臣
教导员:董文斋
大队地址:原昆吾县青庄
二大队长:董天台、(董因病休息)赵玉祥
大队副:张进山
教导员:赵森
大队地址:濮县李桥
三大队长:陈子彬
大队副:姚寿山
教导员:陈印东
大队地址:范县夏庄
四大队长:(缺)
大队副:王玉骧
教导员:郭德全
大队地址:寿张县孙口
五大队长:田如心
大队副:潘子平
教导员:(暂缺)1949年5月教导员为王镇山
大队地址:东阿县位山
(原计划在河西县建立六大队,因条件不具备未成)
七大队(济南解放后成立)长:赵玉祥
大队副:董自强
教导员:(缺),淮海战役后即撤销。
根据王镇山同志回忆撰写,原文摘自《一切为了前线》,略有改动。
(研究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