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研究编修 > 地方党史 > 正文

身残志坚的革命英雄李朝杰

发布时间:2024/10/17  信息来源:《聊城百篇红色故事》  作者:傅俊明    浏览次数:2374

李朝杰(19131942),又名李甦,山东省清平县小薛楼村(今属山东高唐县)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李朝杰自幼脚部残疾,行动不便。他6岁入小学后,成绩优秀,深得老师喜爱,1929年考入清平县师范讲习所,1931年毕业后又考入临清六县联立乡师(临清、夏津、馆陶、清平、冠县、邱县等六县联合举办的乡村师范学校)继续读书。他好学上进,在乡师读书期间,秘密阅读马列主义的书籍,踊跃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成为全校学生中的积极分子,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底,乡师党支部成立,李恩荣任支部书记,李朝杰任组织委员,积极组织党员和进步学生秘密订阅、传递进步书刊,广泛团结学生,代表学生利益。19326月,李恩荣的身份暴露,遂撤离乡师,由李朝杰接任支部书记。在他的组织领导下,乡师党支部积极开展活动,利用读书会、演讲会等形式启发群众觉悟,宣传抗日救亡,在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党员,从而壮大了党员队伍,培养了一部分领导骨干。

1932年至1933年,为抵制县教育局和反动教师迫害、欺压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以李朝杰为首的乡师党支部领导学生发动了两次学潮运动,狠狠打击了反动当局的嚣张气焰,鼓舞了革命青年的斗志,震动了鲁西北六县教育界。

1934年1月,李朝杰和高景赐(党支部宣传委员)等人商定,组织乡师学生利用阴历年节,开展一次大的宣传活动。学生悄悄搬出学校的油印机,印出了一批宣传品,散发到临清的大街小巷及一些公共场所,甚至张贴到国民党的第二路民团指挥的大门上,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但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这年的秋天,国民党临清当局在乡师制造了查抄进步书刊的事件,由于乡师支部事先得到了消息,将文件书刊安全转移。但是事后学校仍以“共产党嫌疑分子”为名,将李朝杰和其他6名进步学生开除。李朝杰离校后回到家乡,以教书和行医为掩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并与失掉关系的李圈一带农村党员取得联系。但由于这一时期上级党组织也遭到破坏,李朝杰未能和党组织接上关系。

1937年7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年秋天,李朝杰在清平五区三十间瓦房任小学教师,结识了进步青年赵振清(原名陶德明)。二人志同道合,结成好友,遂在附近村庄发展青年农民组织,成立了清平县青年抗日救国团。在李朝杰的领导下,青年救国团不断壮大,至1938年春末夏初已有六七十人。他们在各处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为前方抗日将士进行募捐活动。这些都为清平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1938年5月,李朝杰委派赵振清赴临清第四专署行政干部训练所学习,并加入党组织。经赵振清介绍,李朝杰到临清城内找到中共鲁西北特委组织部长尉景平,恢复了组织关系,并更名李甦(sū),象征他在政治上的复苏。之后,他在青年抗日救国团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中共组织,恢复了清平、博平等地的中共组织活动。

1938年11月,随着清平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鲁西北特委决定成立中共清平县工作委员会,李朝杰任工委书记。19393月,清平工委撤销,中共清平县委建立,李朝杰改任县委书记。在此期间,清平县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清平的五个区都相继建立了党的组织或党的关系,建立了一些党的活动据点,初步开展了对敌、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并在清博堂边界组建了一支武装工作队。李朝杰充分发挥组织才能和政治水平,联系群众,开创新局面,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他团结农民和中、小知识分子以及农村中、上层爱国人士,发动他们参加抗日。

李朝杰同时教育动员自己的家庭、亲友支援抗战。李朝杰兄妹五人,家里并不富裕,但是全家仍倾力热情接待经常来家吃住的清平、临清和堂邑等县的抗日干部,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李朝杰的外祖父是本县郝马庄的大地主,经过李朝杰的说服教育,他借枪、借子弹给青年抗日救国团,掩护抗日人员从事革命活动。

李朝杰跛脚残疾,行走不便,这给他在敌占区活动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县委为了照顾他的安全,到各区检查工作一般不轻易让他去跑。但是,李朝杰意志坚强,行动果敢,凡是重要的任务他都亲自前去。他曾到过国民党地方顽军冯寿彭部控制的区域,多次率抗日武装破坏日伪军的交通线,击毙、活捉日伪军,并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日伪军一面悬赏两千块大洋捉拿李朝杰,一面派人以同学关系拉拢李朝杰。但是,李朝杰不怕威胁,不为利诱,响亮地回答: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横竖全家十八口人、十几间房子,愿杀愿烧悉听自便,李朝杰决不回头!

一次,国民党清平县长冷玉璞故作姿态,召集各界社会名流、学者讨论所谓抗日救国大计,李朝杰和赵振清应邀参加了辩论会。会上,李朝杰就抗战和民主问题,单纯依靠政府和依靠民众、全面抗战问题,一党专政还是国共合作、团结抗战问题等,作了长篇发言。他的讲话有理有据,广征博引,诙谐幽默,掷地有声,博得了广大听众阵阵喝采,轰动了清平县城。冷玉璞气急败坏,不敢使会议继续下去,赶紧停止了讨论。

1940年1月,李朝杰调任中共运东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此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日伪军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到处制造摩擦,积极反共。抗日武装居无定所,经常行军作战,生活非常艰苦。李朝杰作为一个跛脚的残疾人,行军走路就更加困难了。是年614日,运东地委、专署机关进驻茌平城南张小庄,拂晓时被济南和茌平的日军数百人乘汽车包围,地委书记刘培桐、组织部长董景平(尉景平)等36名干部、战士都在突围中壮烈牺牲。李朝杰由于生理缺陷,无法突围,于是在群众的掩护下隐蔽起来,竟躲过敌人的搜查。

1940年10月,李朝杰调任筑先县县委书记。筑先县环境更加艰苦,基本上没有根据地。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坚持斗争,使筑先县的中共组织得到稳固发展,抗日武装不断壮大。

1941年冬天,李朝杰由于长期工作、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积劳成疾,经组织批准,李朝杰到东阿县马安庄休息疗养。1942117日夜间,由于特务告密,他被驻东阿县的日伪军枪杀于马安庄村头,壮烈殉国,年仅29岁。


上一条信息: 太平庄浴血抗敌
下一条信息: 刘少奇红庙论时局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