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宣传教育 > 红色故事 > 正文

持之以恒正党风

发布时间:2024/12/10  信息来源:《聊城百篇红色故事》  作者:刘聪    浏览次数:1152

在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干部带领聊城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不仅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更是一部党永葆清正廉洁本色的历史。1949年,当国民党政权崩溃之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对国民党的军官们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是靠廉洁换得的民心。”

以身作则 朴素严谨扬党风

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充分意识到党的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自觉地把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并且形成了艰苦奋斗和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将这些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党的作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鲁西抗日烈士徐翼,原名徐宏仁,祖籍江苏省吴县,1935年入党,是1937年10月“聊城四十二个守卫者”之一,在聊城战斗了七年,曾担任过阳谷县长、鲁西第七军分区独立团政委等职。徐翼优良的作风给聊城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生活简朴,冬天穿着灰色的旧棉军衣,戴着旧棉军帽,还有一件学生时代的旧黑皮夹克。春天来了,他就把棉军装抽去棉花当夹衣穿。徐翼有个肚子疼的老毛病,但他从不把这当个事,那时没有什么药品,要是肚子疼得支持不住了,他就躺下蒙头睡一觉,算是治疗。他常以“食无定时,住无定处”为乐,并说在生活中始终没想过“享受”二字。不管在艰苦时期还是后来条件较好的时候,他总是以瓜菜代饭食,啃窝窝头和萝卜咸菜。1943年,徐翼在一次战斗中受重伤,老乡们前去看望,劝他好好养伤,而他却笑呵呵地说:“为革命,这点小伤算什么!”他见老乡给他带来一些鸡和鸡蛋,就劝他们带回去。徐翼以他淳朴、正直宽厚的言行举止赢得了人民的尊重,聊城的老百姓自豪地称赞他:“咱老徐艰苦朴素,不图享乐,光是革命坚决!”

革命烈士张炳元,河北文安县(今属河北省廊坊市)人,曾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七七事变后,他随平津流亡学生来到山东任莘县县政府政训处干事,后出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1939年牺牲时年仅23岁。张炳元不但工作认真,生活也很俭朴,作风十分严谨。冬天他的房间除了一点书籍之外,床上仅有一条薄被子,连床单、褥子也没有。一个民主人士看到这种情况,很受感动,掏出五元钱,请他购置一床褥子。张炳元考虑到大家都很困难,就婉言谢绝了。莘县城内有个女青年住在张炳元上班路过的街上,一天她让别人转给张炳元一封信,信上表达了倾慕之情。张炳元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对女青年采取了严加回避之策,上班宁肯多走半里路,也不走原来那条街了。其他同志知道后,都劝他何不去接触一下,他却严肃地说:“整个县的革命担子都在我们肩上,如果我们不特别检点注意影响,随时都可能出问题呀!”同志们听后十分深受教育,纷纷以他为榜样,全身心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

一身正气 反贪惩腐绝不姑息

抗战初期,鲁西北特委与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范筑先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了《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其中就明确强调要“改善政治机构,严惩贪官污吏,以建立廉洁的抗日政权”。共产党人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对贪污腐败分子坚决惩处,从而纯洁了党的队伍,巩固了党的组织。

革命烈士沙延孝在担任范筑先部抗日第五支队一团政治处主任期间就处理了该团一批贪污腐败分子。沙延孝,回族,冠县申阎村人,1934年入党。1937年中共冠县临时工委派沙延孝等到范筑先部第五支队工作,来改造这支部队。1938年,沙延孝任五支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第五支队时辖三个团共3000余人,是由范筑先收编冠县境内石洪典领导的绿林武装“北杆”而来的部队,因而部队军官旧思想作风严重,连长吃大烟、经济不公开、贪污士兵的伙食费甚至吃空饷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沙延孝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处罚了那些贪污公款的军官,并成立救亡室经委会,部队伙食费由经委会清查账目,公布收支,每月每个战士可分到几角钱的伙食尾子。经过一个多月的整顿,那些受不了约束的营连长及其亲信都被清除出了部队,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战斗力得到加强,还受到范筑先的称赞。

李肇安,山东蓬莱县人,1938年入党。1939年,他被任命为筑先纵队第二营(由山东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王金甲部缩编)教导员。李肇安是个党性极强,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共产党人。他在和营长廖云山率部队共同进行游击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廖云山仰仗其系红军营长老资格,骄傲自满,在远离纵队领导分散到各县游击时,违反党的政策,随便给地富和商人扣汉奸帽子罚款,后来,发展到私分罚款,并供其同伙副司令员朱德崇和司令部第一股长张春泰腐化享受。李肇安很尊重老干部,多次规劝,但廖云山依然我行我素,不知悔改。于是李肇安向政治部主任史钦琛作了汇报,并将廖的违法乱纪事实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临死前将这本日记本交给忠实可靠的同志转交给上级党组织。1939年11月,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到达南馆陶附近的秤钩湾,针对筑先纵队的个别干部出现的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现象专门召开筑先纵队干部会议,会上严厉指出,对贪污分子要严肃处理,“贪污500元以上者枪毙”。会后,廖云山、朱德崇、张春泰等畏罪叛逃,纵队党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了腐败分子,并对相关牵连人员做出了严厉处罚。从此,部队更加纯洁,内部更加稳固。



上一条信息: 绷紧纪律之“弦”
下一条信息: 暂无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