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研究编修 > 地方党史 > 正文

聊城人民抗日战争的英雄壮歌

发布时间:2017/10/4  信息来源:聊城党史史志网  作者:郭 杰    浏览次数:21343

聊城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8年抗日战争中,英雄的聊城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卓绝,浴血奋战,有数十万人拿起武器,共进行大小战斗数千次,共消灭日、伪军数以万计,有数不清的平常百姓和普通家庭倾心抗日,捐款捐物,支援战争。为战胜日本法西斯,聊城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市在册的知名烈士达4525名。据不完全统计,仅茌平、东阿、阳谷等5县,就有4万多名群众被日、伪军杀害;筑先、寿张、范县、朝城等10县,有30多万人被虐待致死,40多万间房屋被损坏,6万多头牲畜被抢走或屠杀,44亿多斤粮食被抢掠。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

聊城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合作创建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7.7—1938.11)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悍然向驻守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共聊城党组织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与范筑先将军团结合作,创建了以聊城为中心的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

早在1937年5月,中共北方局联络局书记彭雪枫就来到聊城做统一战线工作,作出重要部署。11月上旬,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张霖之到聊城,以第六区政训处组织科科长的合法身份,代表省委统一领导津浦路以西的抗日斗争。政训处是中共聊城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鲁西特委的办事机构,各科科长和干事均由共产党员担任。11月中旬,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范筑先,第二次接到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南撤命令。在此关键时刻,在范筑先身边工作的张维翰等共产党员,向他陈述利害,爱国将军范筑先毅然再次拒绝南撤的命令,并于19日发出守土抗战、决不南渡的“皓电”。这标志着以中共聊城党组织与范筑先合作为基础的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领导人给予明确指示和大力支持,对范筑先给予极大鼓励。1938年3月,范筑先派人去延安汇报鲁西北抗战的情况,并带去他给毛泽东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信。朱德随即复信。中共中央派20多名干部到聊城参加抗战。4月,毛泽东等发出《关于平原游击战的指示》,其中指出,“在范专员……的地区,仍有原来的政府,应即经过统一战线的推动,迅速改造与加强政府,使之成为人民的抗日政府。”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对鲁西北抗战作出三条指示。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从武汉向聊城派遣了一大批干部。6月和9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两次会晤范筑先,就冀南、鲁西北两个抗日根据地的团结、联防和干部培养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10月,毛泽东亲笔致信范筑先,高度评价了他在敌后和共产党合作抗战的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勉励他坚决抗战到底。

中共聊城党组织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和省委的号召,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1938年3月,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成立,鲁西特委划归该省委领导。6月,省委根据鲁西北各地不同的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以临清为中心新建鲁西北特委,鲁西特委下属的临清等县党组织划归鲁西北特委领导。9月,鲁西、鲁西北两特委贯彻上级指示,大量发展党员,至11月,党员总数达到1万人,县级党组织发展到十几个。

中共聊城党组织积极发动全民抗战。在党的号召下,聊城人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加入到抗日的行列。1938年4月,阳谷县子路堤人民抗日自卫团截击进攻寿张的100余名日军,毙敌7名,伤敌10余名。5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鲁西总队部成立,鲁西北各县先后建立分队部,多数抗日支队也建立了中心队。9月底,总人口不足20万的冠县,农民抗日救国会会员达到13万人。10月,聊城《抗战日报》发表了戴时敏写的词《眼儿媚》,即是聊城抗战形势的真实反映。作者写道:“1938年9月26日,余自聊返里,见沿途各乡村之青年均受集体训练,赋此寄之。”词中写道:“故乡大好剩荒丘,伤心碧水流。鬼子过了,赶紧回首,磨我长矛。集合起亲邻乡友,训练好身手,冲开弹雨,割取敌头。”

1937年9月,金谷兰在高唐一带组建了冀鲁边抗日游击第七大队。11月,在谢鑫鹤发动下,徐宝珊在博平县徐河口一带28个村组织起200余人的农民抗日武装联庄会;赵健民、许梦侠等在冠县东三里庄建立了鲁西北抗日游击队;张霖之、王幼平、徐运北和洪涛到堂邑,宣布成立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第一支队。1938年1月,在冠县唐寺成立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鲁西北特委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政工人员,筹集银元2000元,购买了十几挺机枪、2万发子弹,建立了第十支队机枪营。同时,中共聊城党组织积极协助范筑先收编、组建、扩大抗日武装。至1938年秋,鲁西北抗日武装达到35个支队、3路民军,共6万多人。10月,第六区召开军政联席会议,通过了鲁西特委以政治部名义起草的《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战时经济政策》和《整军方案》。中共聊城党组织还帮助范筑先对原有政权进行改造,先后建立了30多个抗日县政权。

鲁西北抗日武装积极主动地开展对日军作战,其中比较著名的战斗战役有梁水镇战斗、南镇战斗、济南战役等。1937年11月,驻临清日军骑兵侦察小队到堂邑、聊城侦察,范筑先率部在梁水镇伏击敌人,打得日军狼狈逃窜。这是鲁西北抗日武装与日军的初次交锋,大长了聊城人民坚决反抗外侮的志气。12月,在民众抗日武装配合下,范筑先率部在南镇阻击南下的日军,毙伤敌人100多名。战斗后,日军电台惊呼:开战以来,在南镇见到中国百姓参加作战,这还是第一次。1938年8月,为牵制日军进攻武汉,范筑先率鲁西北抗日武装发起济南战役,攻入西郊张庄机场。这是抗战初期鲁西北抗日武装进行的最大战役。

鲁西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并受到国际瞩目。1938年5月,毛泽东指出:“河北平原、山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证据。”7月,受美国总统罗斯福之命考察中国抗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埃·福·卡尔逊,到聊城参观访问,并著文评介了范筑先和鲁西北抗战。

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发展对日本侵略者构成重大威胁。1938年11月中旬,日军分三路进攻鲁西北,14日,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向聊城发动进攻。范筑先率部与日军展开激战,打退日军多次进攻。15日,聊城失陷,范筑先和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等700守城健儿壮烈殉国,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范筑先殉国后,朱德和彭德怀,吴玉章和董必武分别写了挽联。《新华日报》、《解放周刊》等报刊连续发表有关范筑先和鲁西北抗战的纪念文章。国民政府“特令褒扬”,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写了挽联。1940年11月15日,华北文化界旅渝人士集会,把11月15日定为“华北抗战烈士纪念日”。

第二阶段,恢复、坚持、巩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11—1943.12)

聊城陷落后,蓬勃发展的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转移到冠县的中共鲁西特委于11月19日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制定了继续坚持鲁西北敌后抗战的方针,号召共产党人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领导抗战的历史重任。聊城抗战进入中共聊城党组织独立自主地领导恢复、坚持、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新阶段。

中共中央、毛泽东十分关心聊城失守后鲁西北急剧变化的形势。1938年11月中旬,中央领导指示鲁西北派到延安学习的干部迅速离校返回原地做抗日工作。24日,中共中央发出《对范筑先部工作的指示》,指出:“范筑先如确牺牲,我应用一切办法团结与巩固其部队,并实际帮助范区作战。”并要求派部队去配合,“表示共患难之意。”12月21日,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在威县老虎张庄召开冀南、鲁西北军政干部会议,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立了依靠群众,依靠乡村,巩固冀南和恢复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方针。1939年1月,中共鲁西区委员会在馆陶成立。1939年春,根据鲁西北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鲁西区党委下辖的特委撤销,原特委改建为运东、鲁西北、运西、卫东等地委。

遵照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首长的指示,1938年11月下旬,八路军青年纵队及活动在冀鲁边区的津浦支队,在青年纵队政委李聚奎的率领下,挺进冠县、馆陶。12月中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陈赓率部挺进鲁西北。12月下旬,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在冠县成立。1939年1月,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在馆陶县成立。1939年9月下旬,第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参谋长邓克明率部进入运东地区,活动在东阿、茌平、博平一带。1939年11月,邓小平在南馆陶附近的秤钩湾召开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干部会议,作了坚持抗日斗争和整顿军纪的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主力部队与鲁西北地方抗日武装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对日军作战,富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聊城人民不畏强暴,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进行了英勇斗争,打开了鲁西北抗战的新局面。

1939年1月10日夜,陈赓率部向盘踞在高唐县城的日、伪军发动突然袭击,毙俘日、伪军20多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3月5日,先遣纵队等部在琉璃寺与日军战斗,毙伤敌100余人。10月1日,筑先纵队第三营营长赵健民率部在冠县陈贯庄伏击日、伪军,以少胜多,毙伤敌人110多名。12月,先遣纵队一部被四五百名日、伪军包围在莘县魏庄,经激战,先遣纵队歼灭日、伪军100多名。1940年6月,新八旅二十二团第二营,在朝北耿楼与3000多名日、伪军激战。1941年1月18日,第一一五师教三旅特务营两个连,为掩护领导机关转移,在朝城西南与配有飞机、坦克的千余名日、伪军展开激战,歼敌300多名。6月22日,临清塔头村50多名民兵与300多名携带轻重武器和毒瓦斯的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40多名民兵壮烈牺牲。

1941年6月苏德战争、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盟国和东方主战场。从这一年春起,日本在华北大规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抗日根据地大肆烧、杀、抢、掠,并进行奴化教育。加上连年天灾,聊城境内的鲁西北、运东、运西、卫东等抗日根据地极为困难,莘县、冠县、聊城、堂邑四县的一千多个村一度成为骇人听闻的“无人区”。 1943年8月至10月间,日本法西斯还公然违反国际法,在鲁西北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细菌战。在中共聊城党组织领导下,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生产自救,同仇敌忾,顽强抗击,逐步取得反封锁、反“蚕食”、反“扫荡”斗争的主动权,为战略反攻做好了准备。

经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批准,1941年7月,鲁西、冀鲁豫两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抗日战略区。12月初,区党委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开创了边区抗日斗争新局面。194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冀鲁豫分局。

为战胜严重困难,坚持、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共聊城党组织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集中统一领导,精兵简政,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和基层政权建设,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1年8月起,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按照“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的政府机关,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1943年6月,冀鲁豫边区各县士绅名流一百多人,在观城县蒋店(今属莘县)教堂开会,商讨如何坚持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参加了会议。

开展以减租减息为重要内容的民主民生运动,是巩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工作。1942年9月,中共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在返回延安途中,路经濮(县)范(县)观(城)地区,驻在红庙村,对冀鲁豫边区的工作特别是开展“双减”运动和发动群众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当年秋,借鉴范县、濮县试点的经验,各抗日根据地普遍掀起减租减息高潮。

为增进根据地党政军民之间的团结,巩固根据地,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前、优待军属,游击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八路军战士支援生产,挑水,扫院子,服务群众。

加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坚持长期敌后抗战的重要一环。鲁西北、运东、运西等抗日根据地军民,一面战斗,一面生产,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普遍整风,鲁西北、运东、运西等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风运动使党的领导机关、广大干部和党员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加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统一,为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抗战最困难的年代,共产党发挥自己的军事、政治优势和人民战争的威力,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展开了艰苦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1941年7月,八路军南进支队来到莘县、堂邑、冠县一带,20天内攻克日、伪军十几处据点,夺取了军事斗争的主动权。1942年9月27日,日、伪军二三万人“扫荡”范县一带。教导第三旅政治委员兼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军政委员会书记曾思玉率部大战甘草堌堆,掩护上万名群众英勇突破“铁壁合围”。10月起,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战鲁西北,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他1944年2月病逝,安葬于张鲁集。1943年7月5日,由司令员杨得志统一指挥,冀鲁豫军区发起朝南战役,7天内攻占文大可所部伪军70多处据点、碉堡。“钢铁濮范观,边区小延安。”10月,日、伪军对冀鲁豫边区发起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两万余人十三路“铁壁合围”濮范观中心区,抗日军民机动灵活地反“扫荡”,取得空前胜利,给侵略者敲响了丧钟。

“中华男儿汉,个个英雄胆;鲁西青抗先,英勇又善战……”这首《青抗先歌》真实地反映了以民兵为主的人民武装,在对敌斗争、维持治安、保卫抗日民主政权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莘县东节村民兵机智拔除日军碉堡的英勇行为,感动了边区,震动了华北。

面对根据地被日、伪军严重分割的形势,1942年底,运西、泰运、鲁西北军分区积极组建、派遣小部队,深入敌占区和接敌区,开展分散的群众性游击战争。小部队的榜样是昆张支队。这支精干的小部队积极深入沦陷后的昆(山)张(秋)地区,将该地区恢复为游击区、根据地。

在坚持军事斗争的同时,抗日军民积极开展政治攻势和经常的政治宣传教育,瓦解敌人,拆散日、伪、顽、反动会道门和土匪的联合,取得较大成效。以杨得志的名义给伪军政人员秘密发放的印有“身在曹营心在汉”字样的抗日同情证,作用巨大。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在恢复、坚持、巩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时期,许多优秀的聊城儿女和非聊城籍抗日将士血染聊城大地,荆维德、赵伊坪、孙芳时、张炳元、许清、史钦琛、刘培桐、尉景平、解占柏、李朝杰、齐南峰、孙立民、肖永智、荣连超、吴亚屋等是他们的代表。同时,许多优秀的聊城儿女驰骋于全国抗日战场,血洒祖国大地,其中包括张自忠、金方昌、沙延孝、袁聘之、朱华亭、刘海涛、王晋亭、徐宝珊、张庆澍、李恩庆、孙仰周、杨耕心等英烈。张自忠还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的最高军队将领。

第三阶段,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4.1—1945.9)

1944年,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决战阶段,日本法西斯的末日即将来临。华北敌后抗战出现空前有利的局面。5月11日,北方局批准撤销冀鲁豫、冀南两个区党委,冀鲁豫分局直接领导各个地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4年初,鲁西北、泰运、运西等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发起局部反攻。2、3月间攻克了北杨集、阿城、铜城等据点。伪军军心动荡,士气低落,纷纷逃跑、反正。5月11日至17日,运西军分区发起昆张战役,全部解放昆张地区。5月,东阿县伪军全部投降。8月,鲁西北军分区部队在打入伪军内部的共产党员范永堂等策应下,收复莘县城,俘伪县长以下两千余人,是一个军分区部队独立解放一个县城的范例之一。冬,鲁西北、泰运、运西等军分区主力部队和县、区地方武装、民兵,普遍进行政治和军事整训,少量主力部队带领地方武装和民兵于12月攻取寿张。

残暴成性的日、伪军垂死挣扎,继续为害聊城人民。1944年2月,日、伪军“扫荡”薛店一带,6月“扫荡”柳林一带。以夏全亮为首的八路军东进支队与敌人英勇战斗,约70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6月,日、伪军“扫荡”茌南抗日根据地,制造了“六二七惨案”。1945年1月,日军袭击抗日堡垒村凤凰集,致数人死亡,2月,制造了“枣棵杨惨案”。 3月,日、伪军3700余人围攻茌南“八路村”张家楼,两小时内屠杀群众300多人,打伤500多人。张家楼抗日联防队和群众,英勇顽强地抗击敌人,141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鲁西北、运东、运西等地区一些民众被掳往日本北海道、花岗等地做劳工。

1944年7月至1945年2月,各抗日根据地逐级举行英模大会,为大规模攻势作战做准备。1945年4月至6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泰运地委代表石新安、谢鑫鹤,鲁西北地委代表徐运北、王维群等出席了大会。

“削弱日伪,发展我军,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1945年春夏,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继续发动大规模攻势作战,进一步扩大解放区,7月10日袭入堂邑城,11日收复冠县。7月21日,冀鲁豫军区发起阳谷战役,22日解放堂邑,26日解放阳谷,28日解放馆陶,消灭了伪阳谷县政府和逃来的伪寿张、莘县、朝城等县政府,共俘伪军2000余人,毙伤伪军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0多挺、长短枪3000余支、粮食3000多万斤。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苏联红军随后进军中国东北;9日,毛泽东主席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发布受降和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大反攻阶段。

8月11日,冀鲁豫军区、行署发布大反攻的总动员令。各抗日根据地组建反攻营,扩建基干团,地方武装升级,掀起了扩军热潮。13日起,冀鲁豫军区组成南、北、中三路反攻大军,向日、伪军发动全面反攻作战。在大反攻作战中,八路军勇猛作战,势如破竹,8月14日解放东阿,9月1日光复临清,7日收复高唐,22日收复茌平。临清战役共毙俘敌人600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一大宗。解放茌平城,全歼守敌2100名,击毙了作恶多端的伪旅长兼县长李岐山。

至9月底,鲁西北、泰运、运西等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反攻作战取得重大胜利,除聊城、博平被打着“国军”旗号的伪军盘踞,高唐南部、茌平北部几个据点仍在抗日军民围攻之下外,其他县城和全部农村已成为解放区。

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9月2日,嚣张一时的日本侵略者在投降书上签字。聊城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原载《聊城通讯》2014年第7期)


上一条信息: 星火燎原红旗飘
下一条信息: 华野十纵与聊城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