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秋昌
茌平的抗战历史,不能不提烈士吴文庆和吴亚屋,他们是亲兄弟,都为国捐躯了。他们的父亲吴兴贤深明大义,支持他们走上抗日救国之路,自己也加入到抗日救国的队伍中。这位可敬的革命老人,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在悲痛过后依然走在抗日的大道上。
吴兴贤是茌平县(现茌平区)北关村人,革命同志都亲切地称他为吴老伯。他善良正直、知事明理,养育了两个和他一样品行高尚的儿子。老人深知上学读书的重要性,尽管贫穷,仍省吃俭用供两个儿子读书。他的大儿子吴文庆在县立高小毕业后专习医科,后在县城北关开了合兴药房。二儿子吴亚屋自幼好学,先后在茌平小学、初级师范、临清中学、冠县武训中学读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断了吴亚屋的学业。回家后,他整天无事可做,就到大街上转悠。有一天,他看到一群青年学生散发传单,于是按照传单上的地址给抗日小报写了一篇通讯,第二天就寄了过去。不久,茌平政训处派共产党员布克找他谈话,这次谈话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和绝不当亡国奴的斗志。后来,他被派到聊城政治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每次回家,他都向亲友邻居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他们参加抗日斗争,他的父亲、哥哥和妻子先后被他领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1938年12月,吴亚屋担任八路军平原纵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下半年又被派到茌平开辟抗日根据地,担任一一五师华山工作团政治部主任,与团长李玉一起发展抗日武装。李玉被杀害后,他继续领导这支队伍抗战。1940年1月,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吴亚屋被选为第一任县长,兼任独立第四营营长。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他创立了茌南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军展开持久战。
在吴亚屋的影响下,吴兴贤老人和吴文庆都在1939年加入了抗日队伍。
吴兴贤当时已经66岁了,他说:“我老了,冲锋陷阵不行了,我会说快板,就做点抗日宣传工作吧。”于是,他四处奔波,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都坚持宣传抗日。后来,政府奖给他一头小毛驴,吴兴贤的劲头更大了。他冬天找个墙角,夏天找个树荫,从口袋里掏出快板,拉开架势就打起来、说起来。有时召开大会,开会前他也会说一段。他还经常带上几个同志走街串巷去宣传。
吴文庆最初任部队上尉医官,后任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科员、征收员,为革命筹粮筹款。1940年农历二月的一天,吴文庆到茌平县东佛堂村筹集粮款,半路上与顽军李岐山部相遇,躲闪不及,被李岐山认出,押解给顽匪头子齐子修,被齐子修活埋于敌据点张良桥,时年30岁,同时遇难的还有其他3位同志。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吴文庆昂首挺胸,一边走一边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和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的反革命面目,宣传共产党和抗日武装政策。到了刑场,他面不改色地跳下坑去,从容地用手绢蒙上了自己的脸。一个顽匪把手绢拽下来,他随即夺回来,声色俱厉地大喊:“我要看到祖国胜利的明天,我要看到你们灭亡,不能让泥土迷住我的双眼!”
抗日政府秘书李效参得到吴文庆牺牲的消息,当晚就来到了吴兴贤的家,想安慰老人。看到吴兴贤正准备外出宣传,竟不知如何开口,声音有些哽咽。吴兴贤却镇定地说:“我知道你来的意思,你们不必为我担心,我早有这个思想准备。”说到这儿,他站起来:“自己的亲儿子牺牲了,怎会不悲痛!可想到他的死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劳苦大众翻身,他死得有骨气,我也就不悲痛了!”面对这么深明大义的老人,一切安慰的话都显得多余。李效参只好说:“您老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吴兴贤摆了摆手说:“什么困难也没有,只可惜我年纪大了,对抗日作不出大的贡献了。”他顿了顿又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先不要告诉他娘,女人家想得浅……”
大儿子牺牲这件事更加激励了老人家的斗志,他没黑没白地走东村串西村,快板打得更加响亮了,演讲的劲头更足了。后来,吴兴贤当上了县抗日政府的参议员,但他那副快板仍未丢掉,走到哪里说到哪里。
1943年农历十月的一天,已担任第六专署民教科长的吴亚屋到各县检查工作,行至东阿县小赵庄,与日伪军相遇。他孤身与敌人战斗,腿部负伤,爬到一块坟地里继续战斗,共击毙5个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被包围。吴亚屋宁死不当俘虏,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时年24岁。
吴亚屋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吴兴贤正在一个村里说快板,周围围了一圈人,他的面部表情随着表演变化着,说到伤心处,泪花闪闪、感慨唏嘘;说到气愤处,一脸怒容、青筋暴跳;说到高兴处,脸上开花、皱纹舒展。这时,刚从战场上赶回来的李效参大队长看着吴兴贤的宣讲流泪了。俗话说,“壮怕丧妻、老怕丧子”,他不忍心告诉老人,他的另一个儿子也牺牲了。
吴兴贤的快板宣讲结束后,他一眼看到了人群中的李效参,笑嘻嘻地喊:“效参啊,同志们都到齐了,就等你主持会议了。”然后,吴兴贤抓住他的手说:“我来瞧瞧你来了没有,老少爷们非要我说一段不可。走,快走吧!”他扭头对乡亲们说:“等散了会,我再给大家接着说。”走出人群,李效参张了张嘴,想告诉他吴亚屋牺牲的噩耗。吴兴贤觉察出李效参异样的神情,使劲攥着他的手,声音低沉却坚强乐观地说:“效参啊,我知道了。亚屋不是我的私有财产,他是党的人,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他的牺牲是光荣的,我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光荣!不要让乡亲们知道,快走!”但乡亲们还是看出了他们难过的神情,纷纷打听消息。李效参宣布了吴亚屋牺牲的消息,乡亲们都哭了。而吴兴贤却伸开双臂张着手招呼大家:“乡亲们,乡亲们,不要哭,都不要哭。亚屋死得英勇、死得光荣。现在不是流泪的时候,我们要振作起来,拿起刀枪和敌人斗争……”吴兴贤眼里的泪花硬是没流下来。吴兴贤刚毅的神情背后,是他胸怀民族大义。但是,他怎么能不伤心,怎么能不悲痛!
直到1946年,茌平县委、县政府和各界群众团体为吴亚屋召开追悼大会,吴兴贤才把吴文庆和吴亚屋牺牲的事告诉了他患难与共的老伴。他老伴在漫长的岁月里思念儿子、等待儿子,怎会没有预感,只是她不知道,两个儿子竟然都为国捐躯了。她哭了,两行眼泪如雨落下,来凭吊的党政军民代表痛哭不止,这时,吴兴贤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不断地流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