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宣传教育 > 红色故事 > 正文

抗日堡垒村侯寨子村的地道战

发布时间:2024/4/19  信息来源:聊城党史史志网  作者:梁冠瑞    浏览次数:2137

1940年夏天,在中共清平县四区区委书记梁冠群同志的具体指导下,现属临清市康庄镇的侯寨子村正式建立了党支部,由傅勇仁同志任支部书记。从此,侯寨子就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斗争。

1942年2月,梁冠瑞开始担任侯寨子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已经发展了40多名党员,抗日力量已经相当强大。1943年,侯寨子村的抗日联防队已经在当地出了名,他们不断打击当地的汉奸土匪,像一把犀利的尖刀插进日军的心窝里,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抗日堡垒村,也成了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鬼子不断派兵“扫荡”,联防队夏天有青纱帐掩护,但是到了秋冬季节就要吃亏。一年刚秋收完,敌人就开始“扫荡”,包围了侯寨子,联防队奋力突围才脱险。敌人把全村群众赶到村北的大洼地里,拷打审问,抓走了两名区干部。

此事以后,联防队队员都憋着一肚子气,跟村党支部书记梁冠瑞表示“咱不能拿着枪天天让敌人撵着跑哇!要这样我们还叫什么抗日联防队!”梁冠瑞其实心里更着急,但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只好找区委。区委书记魏建华向梁冠瑞介绍了冀中平原开展地道战的经验,并鼓励梁冠瑞说:“冠瑞,干吧!有了地道,咱就是布下了天罗地网,小日本来了,就可打他个懵头转向,这是坚持开展平原游击战的重要一招。

梁冠瑞听了以后,回到联防队就向同志们作动员。有些人听说挖地洞,摇着头说:“冠瑞,咱真的有个地缝也钻吗?要叫日军堵在里头,全村可是一天的周年!”梁冠瑞说:“这是冀中人民创造出来的经验,准没错!”又把刚听来的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打日本的故事讲给同志们听,大家越听越激动,纷纷表示“咱说干就干现在就动手!

劲头鼓起来了,可地道是什么样子的,联防队里谁也没见过,就一边挖一边摸索经验。当天,他们挖了一个2尺宽、5尺长、1丈深的坑,触到湿土后,就转向前平着挖洞,挖出的地道一个人能弯着腰在里面行走。有一次下洞,前边一个队员端着灯领路,灯头越走越小,一会儿就自己灭了。点着再走,没走几步又灭了。又走了几步,大家都感到胸口发闷,喘不上气来,这才明白,原来洞里边缺少氧气。于是他们就隔一段留一个气眼,尽量把气眼留在墙根和水井里。这样白天黑夜连轴转,不多久,一条40米长的地道挖成了。地道口设在一个空棚子里,上面盖着一个大车轱辘。

当年农历十一月,清平、博平、堂邑等几个县的日伪军又开始联合大“扫荡”。一天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子。联防队来不及下地道,边打边掩护群众突围。等把群众撤到村外隐藏好,发现还有几个队员和一些群众没有突围出来,村子里枪声大作,大家都为没撤出来的人担心。

半晌,敌人撤走了。他们回到村里,看到几个联防队员和那些群众安然无恙。原来那几个联防队员在后边掩护一部分群众撤退时,被兜在敌人的包围圈里。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他们一起下了地道口,但地道随即被敌人发现。当时敌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谁也不敢下去,就向里边开了枪,又喊吵了一阵子,看看无济于事,就撤走了。几个队员和群众都安然脱险。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全村男女老少都拥着联防队员来看地道,那几个脱险群众自动当了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们脱险的经过,一个个还自信地说:“这地道管用咱也得挖!

事实动员了群众,全村很快掀起了挖地道的热潮,家家都开始挖,有的几家互相挖通,有的把整个胡同挖通。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联防队的地道增长了几倍,各家地道都相继挖通,很快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地道网。同时,他们还在侯寨子西南大坡地中间的水井里挖了一个秘密洞,里面能坐七、八个人,地面上打起畦子,种上青菜,遇到敌人大“扫荡”的时候,地、县、区干部就到这里隐藏。

1944年的春节前夕,因为有联防队和地道保护,群众都觉得像有护身符一样,高高兴兴地筹办年货,准备过年。一天中午,流动哨报告说,博平罗兆荣的一个团向侯寨子村扑来,离村只有几里路了。对敌人的年关抢劫,联防队早已料到。他们先把群众和过年用的东西都送进地道,联防队随时观察动静。

敌人见村里没动静,便来到村外,先向村里打了一阵枪。仍见没动静,便冲进了村,但迎接他们的只是一座“空城”。敌人边开枪边搜查,什么也没找到。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地道口,就站在离洞口几步远的地方,向里面边喊话:“快出来吧皇军优待你们!”“再不出来我们就开枪啦!”喊叫了半天,洞里仍没有动静,敌人就端起机枪向里面打了几梭子。枪声停了,在他们面前依然是一个黑森森的地道口。敌人气急了,就搬来了一堆堆秸秆塞进洞口,点着火往里放烟,洞里空气稀薄,滚滚浓烟直往外冒,但因为地道口里有隔墙子,一个人也没烧着。这时敌人抓住一个叫梁贵俭的群众,端着刺刀逼他下去探洞。梁贵俭在洞口喊了声:“我是梁贵俭别开枪!”接着就跳进了地道。敌人一听说洞里有枪,吓得都不敢进地道了,梁贵俭也安全脱险了。

地道在保护群众、掩护党的干部、开展反“扫荡”过程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整个抗战时期,侯寨子村的抗日联防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地道战,与日伪顽杂战斗30余次,有31人壮烈牺牲。侯寨子村党组织依靠群众,利用游击战和地道战等,打击了日伪顽军的嚣张气焰,保护了人民,掩护了许多地下党的干部。

(宣传教育科)


上一条信息: 一块青砖刻下的“墓碑”
下一条信息: 红色堡垒凤凰集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