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初期,鲁西大地军阀割据,群龙无首,派系林立,混战不断,肆意烧杀抢掠、鱼肉百姓。军阀操纵政府,政府为军阀理财筹饷,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间流传“民国万税”的歌谣。广大民众苦不堪言。
1855年黄河决口,将大运河阻断,鲁西平原减少了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络。鲁西没有发现什么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民众只能靠贫瘠的土地来维持生计,而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少数豪绅地主手中,绝大多数农民很少或根本没有土地,不得不到地主家去当佃户或雇工。由于水、旱、蝗、风自然灾害时常发生,所收粮食难以裹腹,再加上豪绅、官府的残酷剥削,农民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北京学生掀起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给黑暗中的中华大地带来了一缕曙光,广大青年学生及进步人士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产生了对旧传统、旧文化的抗争,对社会不公进行抨击。1924年,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国民革命的思想由南向北广泛传播,吸引了鲁西各中学、师范的大批青年学子。他们纷纷酝酿要到南方去追求革命的思想,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5年秋,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学生王寅生、孙大安、赵以政等人,痛恨北洋军阀混战和残酷盘剥、掠夺百姓,愤而联合数十名爱国进步青年学生南下广州,探寻革命真谛,投入到大革命洪流之中。王寅生,字宾卿,阳谷县安乐镇南街人,1905年2月15日出生,早年在安乐镇县立第二小学读书,1923年春考入省立二中。到广州后,王寅生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王寅生奉党的指示回山东发展党的组织,迎接北伐。
此时,阳谷县九都杨村的进步青年杨耕心正在济南山东大学附中就读。杨耕心,字一斋,1900年1月19日生于一个封建士绅家庭,1921年7月考入省立二中。在省立二中,正直上进的杨耕心一接触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便如获至宝,遂节衣缩食购买,废寝忘食攻读,从而开阔了视野,升华了革命思想。考入山大附中后,他继续执着地追求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救中国,能使劳苦大众得解放。在济南,王寅生与有亲戚关系的杨耕心频繁接触,发现杨耕心思想进步,对革命事业有执着的追求,于是就和关向应一起介绍杨耕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杨耕心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杨耕心忧国忧民的思想有了寄托,刻苦读书的精神变为革命工作的干劲。
1926年寒假,杨耕心回到家乡。他根据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积极发展党组织的指示精神,经过秘密考察,介绍本家的长工杨保善、杨保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阳谷县乃至鲁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九都杨支部,杨耕心为支部书记,杨保善为支部委员、宣传委员。中共九都杨支部初受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领导,1927年10月后归属中共东昌(又称鲁西)县委领导。
1926年寒假结束后,杨耕心返回山大附中,一边读书,一边领导中共九都杨支部的工作。1927年春天,由于其革命活动引起学校当局的注意,在差两个月就要毕业的时候,杨耕心被学校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开除学籍,又回到家乡,九都杨支部活跃起来。为扩大党的影响,支部成员不辞劳苦地在郭店屯一带的十几个村庄上开展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经常在深夜到农舍、牛棚、长工屋中和贫雇农促膝谈心,以通俗的语言,向人们讲述只有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夺取土地,才能翻身做主人的道理。支部的党员们积极发动组织贫雇农,先后在九都杨、宋堤口建立了农民协会,并在九都杨村杨广居家成立了阳谷县第一所农民夜校,参加的群众达50多人。支部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并给夜校提供笔墨纸张,帮助群众学文化。中共山东省委委员王寅生也常来夜校讲演,揭露地主豪绅的罪行,指责时政,抨击黑暗的旧制度,广大群众慢慢懂得了革命的道理。1927年,又有张保义等3人入党,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近百人,分布在九都杨、宋堤口、郭店屯、邵楼、梨园、朱庄、曹庄等村庄。这年暑假,支部书记杨耕心还介绍在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读书的进步青年王筱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军阀政府的横征暴敛和土豪劣坤对农民的残酷压榨激起了阳谷县广大贫苦大众的强烈不满,自发的抗捐抗税斗争接连不断。当年夏,以“每亩加征四吊钱”的税钱为导火线,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抗税斗争。中共九都杨支部抓住这个时机,写了许多如: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反对苛捐杂税等标语,张贴在聊(城)阳(谷)公路两旁和阳谷县城北许多村外的大树上或散发在一些村庄。6月中旬,像遍地干柴燃起了烈火,九都杨支部带领农会会员与各乡群众5万余人(当时号称10万),有的吹着军号,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手持标枪、刀剑、木棍,在城北五里庙集合后,把阳谷城团团围住。县知事吓得紧闭城门,倾兵守城。暴动的农民分驻在阳谷城周围20里以内的村庄,围城10余天,连续多次发起围攻。这次抗税斗争因缺少系统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在反动官吏的欺骗下失败了。但这次斗争使九都杨支部在鼓动和参与群众性斗争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显示了发动群众进行斗争的极大威力,为党直接领导阳谷县坡里暴动准备了条件。
1927年10月,中共东昌县委在聊城成立。省委交给东昌县委的主要任务是:在农村大力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举行暴动,扩大武装斗争,斗垮土豪劣绅把持的乡村政权,建立以贫雇农为主的乡村政权——乡村苏维埃等,九都杨支部即在省委、县委领导下直接发动和参与领导了闻名全省的坡里暴动。
当时坡里一带活动着一支由韩建德领导的几十人的绿林武装。韩原是农民,为地主所欺,被迫揭竿聚众。当地有个北洋军阀军队的退役军官徐登朝极力拉拢这支队伍,企图投靠山东省军务督办、直鲁联军总司令兼安国军副总司令张宗昌。杨耕心派支部委员杨保善(与韩建德有表亲关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及时与韩联系,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动员他跟共产党走,为劳苦大众谋利益。韩建德欣然表示愿跟共产党闹革命。九都杨支部立即向县委汇报了韩建德的情况,并提议把韩部争取为进行暴动的武装力量。杨耕心还多次带韩建德与县委书记张干民、县委委员聂子政等会面。同时,县委也多次派袁果、郭庆江等到九都杨指导、加强支部工作。1928初,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丁君羊代表省委专程来聊城了解“春暴”情况,他通过杨耕心的介绍,在阳谷县郭店屯附近的庄稼地里亲自与韩建德见面,商谈了暴动的有关事宜,并对支部工作做了具体指示。为了进一步壮大暴动力量,九都杨支部根据省委和东昌县委指示,多次派杨耕心陪同聂子政到郭店屯,召集那些受徐登朝欺骗的群众,教育动员他们跟共产党走。为便于党领导暴动,支部建议县委把七八十名骨干农会会员与韩的起义队伍统编在一起。县委采纳了这个建议。县委决定在坡里教堂举行暴动并确定具体日期后,九都杨支部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杨耕心曾秘密召集党员和农会骨干开会,研究如何组织和发动农会会员参加暴动,怎样夺取枪支扩大武装等问题,并进行了分工。支部还通过县委将在聊城求学的王筱湖调回家乡梨园村,在其家中设立了县委指导坡里暴动联络站。王为联络员,协助支部工作。1928年1月14日坡里暴动打响后,九都杨支部,除派支委杨保庆和张保义带领大部分农会会员在聂子政领导下与起义队伍一起打进教堂,共同战斗外,杨耕心和杨保善组织部分农会会员乘夜间到坡里周围一带村庄高喊“共产党来了!”“到坡里教堂分粮分地去”等口号,消除了一些群众对暴动的恐惧和误解(以为是土匪抢劫)。四乡群众赶赴坡里,开仓分粮,贫苦农民喜笑颜开。
暴动队伍攻占教堂,俘获洋人,吓坏了当地土豪劣绅,震惊了军阀当局。他们非常恐慌,急忙汇集民团,后又调集重兵,大举围攻暴动队伍。经过数次激战,暴动队伍终因势孤力单,被迫突围撤出教堂,后又被军阀联军打散。暴动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种子,中共九都杨支部按照上级指示,转入地下,分散隐蔽活动。
中共九都杨支部的建立,将鲁西革命斗争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自《聊城重要历史事件》
(研究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