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研究编修 > 地方党史 > 正文

鲁西银行的诞生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4/6/24  信息来源:聊城党史史志网  作者:郭明生    浏览次数:1850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沿津浦、平汉路大举南侵,10月初,兵临黄河北岸。在日军的进逼面前,国民党第四、六专区的军政要员纷纷南逃,各县政权相继瓦解,人民群众陷入极度的灾难之中。聊城地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响应山东省委的号召:共产党员深入敌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9年1月,中共鲁西区委员会成立。8月,鲁西军区建立,同时建立鲁西北行政委员会,统一了鲁西黄河以北地区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各县也相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地方武装,与敌人开展斗争,创建了鲁西抗日根据地。在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初期,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残酷的进攻“扫荡”,在经济上掠夺封锁,鲁西抗日军民的军需政用遇到很大困难,没有菜金、津贴和办公费用,服装、弹药也十分缺乏。在此情况下,他们采取了到各地募捐和没收汉奸财产的措施。随着抗日武装力量的扩大和机关人员的增多,上述办法已不能满足需要,鲁西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合理负担的政策,富者多负担,贫者少负担,由政府统一征收赋税。要开征税收,就必须在根据地建立自己的金融货币体系,同时禁止伪钞,取缔土杂钞(即地方票和乡票)。

1940年1月,鲁西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帮助下,于东平湖西戴庙一带开始筹建鲁西银行,银行经理由一一五师供给部部长吕麟兼任,副经理张廉方,秘书兼业务科长方皋,会计科长古采甫。印钞工作先后由刘导生、张震华负责。5月发行鲁西银行币,开始面额有5分、1角、2角、2.5角、5角、1元六种。后来发行了10元、50元两种大额票币,还发行了200元、500元大额本票和临时流通券。1941年7月,鲁西区与冀鲁豫边区合并,称冀鲁豫边区,鲁西银行成为这一边区的地方银行,鲁西钞成为这一边区的本位币,原由一一五师供给部主持的鲁西银行发行工作,同时移交鲁西银行。

鲁西银行的主要任务是筹措抗战经费,保障供给。鲁西银行负责经营政府金库,凡财政税务等收入均交金库保管,其党政军开支亦均由金库支出。鲁西钞的投向,90%以上用于军队及地方党政群团体的财政开支。为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鲁西银行实行了财政借款,借款是以政府的名义,用政治动员的方式,向富有者借款,不向中农以下借款,由政府出给正式证据。借款以田赋及政府收入作担保,一律不付利息,分八期归还。银行实行统一征收公粮,分散保管,统一支用的办法。对贸易采取对外统制,对内自由的政策,为保护生产事业,实行进出口货物战时特税。同时也发放贷款,支持发展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凡农民在生产中缺乏购买农具、牲畜、种子的资金,银行给予贷款。手工业生产农具及日用品缺乏周转金者亦可贷款。发生自然灾害时,银行向群众发放救灾贷款和生产自救贷款,扶持群众渡过灾荒。

鲁西北的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以后,在专署、县均建立了财政、粮食、贸易等部门,在发行鲁西钞的地方建立了地方银行。以加强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如鲁西二、三、四专署建立后,均设立了财政科、粮食科、经济贸易局,后又成立银行办事处。为了加强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下,还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财经委员会,由党政军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作为党的财经工作的决策机构。财经工作直接置于党政军主要负责人领导之下,有利于从全局出发,协调各方面的需要,解决各种矛盾,发挥财经工作服务于战争、保证供给的作用。

当时开展财经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一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缺乏经济实力;二是游击环境,战事频发;三是敌人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和进攻;四是市场货币非常混乱,既有日伪货币,又有民国时期的四行法币,还有各式各样的地方票和数不胜数的商家字号票。为了确保国家财产安全,银行和印钞机构经常转移,有人说我们是“地下室印票子,马背上办银行”。在反“扫荡”中,常常与敌人相遇,先后有张朴等6名干部和工人,为创办党的金融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以利军民团结战斗,对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的经营资金,鲁西银行给予大力支持,促使积极经营农副产品及手工业品,为广大军民生产生活服务。在鲁西银行的支持下,鲁西北各地的生产及消费合伙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并建立了一些生产、消费、信用合作社,开办了土布、毛绒、鞋袜等工厂。1940年底统计,鲁西二专署机关开办消费合作社2处,机关合作社1处,鞋袜及土布工厂2处。范县开办了机关合作社1处,土布工厂1处。濮县开办了机关合作社1处,消费合作社1处,木料制作合作社1处,柳条编织工厂1处。寿张开办了机关合作社1处,造纸厂1处。鲁西三专署在朝城开办了土布厂1处。鲁西四专署在聊城开办了消费合作社1处,茌平开办了消费合作社1处。这些都对发展生产、保证军需民用、支援战争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鲁西银行还积极参与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在农业生产上,支持开荒造林,养猪养鸡,奖励牲畜繁殖。针对日军名为“开发”与“振兴”,实为掠夺的经济方针,他们还动员群众破路、挖沟,以阻止日军机械化部队的通行。并实行坚壁清野,不让敌人得到一粒粮食。对国民党顽固派封锁抗日武装的经济和给养,搜、刮、抽、捐的作法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使根据地的经济不断发展。

1941年7月,鲁西银行共计发行鲁西票483.74万元,其中用于财政透支441.57万元,发放农业贷款18.2万元,救济贷款2万元。发放水利贷款15.5万元,支持东平湖治理工程,扩大了种麦面积。发放商业贷款6.45万,支持鲁西一、二、三、四专署办起了19处小商店、小工厂。

1942年12月,毛泽东主席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财政工作总方针以后,鲁西银行制定了《春耕掘井种植早苗种子贷款办法》、《灾民贷款办法》、《流入灾民贷款办法》、《低价换贷麦种办法》等贷款办法,实行了无息政策、低息政策、鼓励互助合作政策和贷放粮、棉、种籽等实物政策,发放了一大批实物和贷款。其中有农业贷款152.56万元,工业贷款152.77万元,商业贷款697.09万元。

1943年,鲁西钞发行了13412万元。其中农业贷款增加到2500万元,用以支持灾民进行抗旱春耕、秋收秋种、纺织和运输等生产,帮助他们战胜灾荒。为了进口粮食和发展军工生产,还增加了工商业投资和贷款,工业贷款增加到7100万元,商业贷款增加到195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对敌斗争和生产救灾运动的开展。

1945年,鲁西钞发行量增加到了244000万元,财政透支193400万元,用于各项投资和贷款51450万元, 其中农业贷款5500万元,商业投资和贷款21450万元,主要用于军工生产的投资和贷款24500万元。

为了开辟抗钞市场,鲁西银行对非法流入根据地的敌伪货币,除敌占区工人和俘虏持有伪币允许对换鲁西钞外,其余一经查获,均予以没收,并视其数额多少,给以百分之三十至五倍罚金处置。根据地的土特产品及粮食等销售给敌占区,收入的敌伪货币者,均要交鲁西银行收兑。鲁西银行收到的敌伪货币,作为外汇,然后分别根据需要交给军队后勤部门或国营贸易部门,向敌占区采购急需军工、工业品及药品,以解决根据地缺乏的物资。鲁西银行还组织了反假票斗争。敌伪为了破坏根据地经济,用假票套购解放区物资,使群众怀疑鲁西票,因此,党、政、军、财贸一齐发动群众,识别假币,打击敌伪的假币。由于群众性反假币斗争的开展,稳定了鲁西票的信用和市场,巩固了根据地的经济。

抗战胜利后,鲁西北大部县城解放,出现了近八个月的和平局面。这时的鲁西银行,机构上有了很大发展,恢复城市经济成为重要任务,并为平稳物价作了许多工作。1945年11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峰会议决定,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边区货币实行统一发行、统一管理、等价流通。原各地区流通的货币,有冀南票、冀南票太行版、冀南票太岳版、鲁西票四种货币,在四区统一流通。冀南银行总行为四区统一的总行,四个地区的银行改为区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于12月1日发出指示,规定鲁西银行并入冀南银行,自1946年1月1日起在冀鲁豫区发行冀南银行币,与鲁西钞等值流通。由于货币的统一流通,鲁西票逐渐收回,全晋冀鲁豫统一流通冀南币。


摘自《聊城重要历史事件》

(研究二科)


上一条信息: 鲁西第一个党支部——九都杨党支部的建立
下一条信息: 鲁西北惊现“无人区”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