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机关党建 要闻动态 热点专题 研究编修 宣传教育
 · 首 页 > 研究编修 > 地方党史 > 正文

筑先纵队转战鲁西北

发布时间:2024/8/6  信息来源:聊城党史史志网  作者:刘如峰 郭 杰    浏览次数:3923

1938年1115日,聊城被日军攻占,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鲁西北的抗战形势出现严重局面。

中共中央、毛泽东对此时鲁西北的形势十分关注。11月中旬,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鲁西北干部迅速返回。24日,毛泽东与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联名向八路军总部、第一二九师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负责人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徐向前、朱瑞发出指示:“范筑先如确牺牲,我应用一切办法团结与巩固其部队,并实际帮助范区作战。” “迅速促成以十支队为基础的团结其他部队组成纵队,成为鲁西北抗战及团结范部之核心。”[i]

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的决策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11月下旬,第一二九师命令该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政治委员李聚奎到达冠县地区,计划以第十支队为基础,组建一二九师先遣抗日游击纵队。此时,按照八路军总部指示,为纪念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决定以第十支队为基础,组建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先遣纵队另行组建。

按照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1939114日,中共鲁西特委领导的地方武装,以第十支队为骨干,在馆陶县正式组建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张维翰任司令员,袁仲贤任政治主任,胡超伦任参谋长。筑先纵队下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军法处、卫生处,下辖七个团和一个独立团:第一团由原范部第七支队改编,团长吴作修,政治主任于笑虹、副主任吴鸿宾,参谋长鲁西良;第二团由第十支队机枪营等部改编,团长刘致远,政治主任李福尧、副主任吴新之,参谋长金维国;第三团由原范部第六支队改编,团长吕福绅,副团长赵健民,政治主任武绍文(后孙洪继任);第四团由收容的原范部民军第一路残部组建,团长沈兰斋,副团长辛万牧,政治主任李延龄、副主任张俊峰,参谋长刘海萍;第五团由原范部第五支队组建(后改编为先遣纵队第二团),团长荆维德,副团长盛北光,政治主任孙洪;第七团由博平一带地方武装组建,团长徐宝珊,政治主任李健民(高境、訾修林继任),参谋长周紫珊;独立团由第十支队独立团组建,团长郝国藩,政治主任阎兆亨,参谋长罗林。原计划把馆陶县第二区民团组编为第六团,后因日军占领馆陶而未果。为加强党的领导,提高部队战斗力,按照八路军的建党原则,筑先纵队建有党委,营建立了党总支,连建立了党支部。筑先纵队在内部归先遣纵队统一指挥。从此,这支部队在鲁西北地方党的领导下,与先遣纵队等部协同作战,广泛宣传组织群众,积极扩大部队,开展抗日斗争,艰苦转战在鲁西北大平原上。

193917日起,日军以其第十师团主力和另外三个师团各一部及伪军共3万余人,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分十一路对冀南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消灭或驱逐八路军,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便利各部在困难环境下的作战指挥,寻机集中主力打击敌人,116日,第一二九师命令把在冀南地区活动的各部队组合为五个“集团”。刚刚组建完成的筑先纵队与先遣纵队第二团等部组成“先纵集团”,由李聚奎指挥,活动在鲁西北及泰西地区。正在邱县一带活动的筑先纵队第四团,得知日军“扫荡”的消息后,即向卫河以东转移,在安儿寨与敌遭遇。因部队新建,缺乏战斗经验,很快被敌人冲垮。“扫荡”过后,团长沈兰斋等收容集中数十人,转去邱县一带。

2月17日,日军占领馆陶县城后,又向冠县方向“扫荡”。筑先纵队第二团第一营闻讯后,在冠县城西南杜刘村附近突袭敌人,打得日军四处逃窜。此时,筑先纵队第一团正集中于南馆陶和车疃,按照纵队司令部命令,在南馆陶渡口集中船只,准备掩护要到卫河以东冠县一带休整的冀南军区部队、机关过河。19日(农历正月初一日)下午3时,3架日军飞机突然临空扫射、投掷炸弹,接着日军15辆汽车、装甲车,协同步兵1500多人,从三面包围南馆陶和车疃。激战中,第一团第二营被敌人冲散,团直属队和第三营东渡卫河,撤到安全地带。在敌人反复“扫荡”下,不久,第一团被冲垮。在冠县城南地区待命的筑先纵队第三团,也突然遭到敌7辆坦克和近千名日、伪军的进攻。由于没有打坦克的经验,第三团在慌乱中被冲散。后由赵健民收集起400余人。

1939年3月,日军“扫荡”的重点转向山地。37日,第一二九师主力主动回撤太行山区。同月初,鲁西区党委和先遣纵队也奉命转移到泰西之大峰山区。筑先纵队仍留在冠县、馆陶、堂邑、朝城、莘县、阳谷一带,在更加困难的形势下,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4月,张维翰到大峰山区,向鲁西区党委和第一一五师首长汇报筑先纵队在反击日军2月“扫荡”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部队应进行整编,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区党委和第一一五师首长经过认真研究,同意了这个意见,并派原红军师长朱德崇到筑先纵队任副司令员,同时拨给一部电台以加强联系。4月下旬,张维翰等人回到筑先纵队,与袁仲贤研究决定,除保留第七团和独立团外,其他部队都改为以营为单位的战斗队兼工作队,分散游击。接着,部队在冠县的斜店进行了整编,共编为5个营。第一营营长杜寿山,教导员吴新之;第二营营长廖云山,教导员李肇安;第三营营长赵健民,教导员沙延孝;第四营营长陈中传;第五营营长冯警涛,教导员周法五。袁仲贤调第一一五师,史钦琛继任纵队政治主任,巩固、张潭任副主任。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卫河以西的形势,5月,筑先纵队又在卫河以西成立了卫(河)西三县军事指挥部,指挥筑先纵队独立团、馆陶县保安大队和地方上的几个游击队,原范部第十一支队司令牛连文任指挥,张潭任政治主任,张维德任参谋长;调筑先纵队政治部民运科长成润任邱县县长,派原第一团政治主任于笑虹去加强临西工作团。

整编后,筑先纵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投入反“扫荡”斗争,并在战斗中逐步成长。19394月,第七团在茌平以北的盛家楼打击了“扫荡”的日军。5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执行其“治安肃正计划”,调集聊城、莘县、堂邑、馆陶、临清等县据点的步骑炮兵2000余人,合击冠县、馆陶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筑先纵队以营、连为单位分散抗击,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当1000多名日军和500多名伪军突然扑向冠县城时,筑先纵队第三营主动撤出。敌占领县城后,第三营在赵健民等指挥下,派小分队从四面不断袭扰城内敌人,迫使敌人撤离。第三营跟踪追击撤出之敌,在城东韩村粘住敌人后尾。敌人组织重炮还击,第三营抢占韩村东一座砖窑,打垮了伪军的冲锋。敌人逃入西白塔村后,第三营在夜幕中发动袭击,第一连冲进村内,与敌人展开巷战。敌人第二天即撤回莘县。

6月14日,馆陶、邱县、威县等地外出“扫荡”之敌围攻馆陶县苏堡、北董固等地。驻防苏堡的筑先纵队第五营奋勇抗击,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予敌以重大杀伤。敌人不得不放弃对苏堡的进攻,转而集中全力围攻北董固,妄图消灭驻防此地的筑先纵队独立团。独立团分西南、西北两路胜利突围。这次战斗,共毙伤敌90多人,独立团伤亡30余人。在突围战中,该团政治主任阎兆亨英勇牺牲。6月某日,驻冠县的日伪军五六百人,突然从北、西、西南三个方向进攻筑先纵队第一营驻地桑阿镇,向镇内发起轮番冲锋。第一营副营长陈中民指挥该营依托有利地形近战歼敌,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坚守了一整天,共毙伤敌100余人,黄昏后撤出战斗。6月的另一天,卫西三县指挥部率独立团第一营驻防在馆陶县第八区北刘庄,突遭驻大名、广平的300余名日、伪军围攻。独立团第一营与敌展开激战,击退敌人几次冲击。独立团第二营迅速赶来增援,出其不意地从后面猛击敌人,日军惊惶失措,退缩至北刘庄东北角负隅顽抗,并用大炮向第二营轰击。营长王希林组织一支突击队隐蔽前进,夺敌大炮,敌仓皇撤退,部队乘胜追击。此战毙敌数十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独立团无一伤亡。

1939年73日至9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发动鲁西“肃正”作战。77日,筑先纵队第一、二营到茌(平)博(平)清(平)一带帮助地方开展工作,第一营驻清平县(今属高唐县)的金郝庄,第二营驻金郝庄附近的一个村庄。8日拂晓,驻临清、夏津的1000余名日、伪军突然偷袭金郝庄。朱德崇和杜寿山指挥第一营,和随即赶来的第二营一起,与敌激战到天黑,敌人未能攻破金郝庄。趁夜幕掩护,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第一营突围,转移到清平县贾庄休整。这次战斗共毙伤敌200余人,筑先纵队的两个营伤亡40余人,杜寿山负伤,第一营连指导员唐茂乾壮烈牺牲。第三天黄昏,第一营又突遭顽军齐子修部2000余人的包围。第一营依靠土围子英勇抗击了一昼夜,杀伤敌数百人。之后,趁敌人混乱之际,副营长陈中民指挥机枪齐射,造成向敌人反击的假象,尔后率部悄然撤离。这是筑先纵队以少胜多,粉碎日军、顽军夹击的模范战例。

10月1日,第三营营长赵健民率全营进驻冠县城东30华里的陈贯庄后,得知日军4000多人经贾镇南下,向桑阿镇“扫荡”,立即决定袭击敌人后卫辎重队。他自率第一连,利用庄东北遍布荫柳棵的起伏地形,隐蔽接近敌人。当敌人汽车辎重队进入伏击圈后,第一连以密集的排枪射击敌人。敌步、炮兵转头向第三营进攻,第三营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退。撤进陈贯庄围寨后,敌人以重机枪、迫击炮猛烈扫射、轰炸,并发动进攻。第三营沉着应战,击退敌人多次进攻,黄昏后胜利撤出。当夜,第三营撤至西南60华里外的刘家店子休整。在这次战斗中,共毙伤敌人110余人,副营长张文基等24名指战员牺牲。次日晨,张维翰赶去慰问、鼓励了部队。

10月26日,由聊城、阳谷、莘县等地出动的日、伪军,向在莘县俎店一带活动的筑先纵队第二营合击。第二营先撤出俎店,接着在第三营的配合下进行反攻。第二营副营长刁国兴指挥所部猛攻敌人,敌人先向上庄溃退,后狼狈逃向莘县城。第二营跟踪追击,毙伤敌100多人。战斗中,第二营伤亡30多人,教导员李肇安、第六连指导员李永瑞牺牲。

在分散游击的环境中,主要由于党的领导不够有力,筑先纵队的个别干部出现了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的现象,致使部队纪律不严,影响了战斗力。对此,1939715日,徐向前、朱瑞在给杨尚昆、朱德、彭德怀和中央书记处的报告中就指出:“范筑先纵队战斗力不强,纪律不好,群众信仰不高,无中心领导工作。”[ii]1115日,邓小平到达南馆陶附近的秤钩湾,专门召开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干部会议,作了坚持抗日斗争和整顿军纪的报告。他严厉地指出:对贪污分子要严肃处理,贪污500元以上者枪毙。会后,筑先纵队进行军纪整顿,清除了腐败分子,加强了纪律。此后,在第一二九师直接领导下,筑先纵队与先遣纵队并肩作战,取得显著战果。

12月13日拂晓,从阳谷、莘县、寿张、聊城等地出动的四五百名日、伪军,突然包围莘县西北之魏庄。驻该村的先遣纵队一部与敌展开激战。驻东江店的筑先纵队第五营闻讯后,在营长冯警涛率领下,立即驰援,给敌人以反包围。遭到内外夹击的敌人施放毒气,筑先纵队与先遣纵队仍顽强坚持战斗。经一天激战,两纵队合力将敌击溃,毙伤敌200余人,俘虏20余人,缴获战马60匹、其他军用物资大宗。此次战斗是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协同进行的一次包围反包围的成功战例。

1940年17日,驻临清、冠县、堂邑的日、伪军四百余人“扫荡”朝北[iii]抗日根据地,企图袭击驻元庄的先遣纵队司令部。筑先纵队第一营在陈中民指挥下,在富余集与敌激战一日,毙伤敌300余人,残敌逃窜。

1939年12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后,盘踞在朝城一带的国民党顽固分子王金祥处处和八路军作对。根据山东分局“有计划地在适当的时期打击王金祥等顽固分子”[iv]的指示,19401月,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联合作战,向王金祥部发起进攻,一举攻破朝城。王金祥率残部向西南逃窜,企图向驻扎在濮县、濮阳一带的国民党顽军高树勋部靠拢。筑先纵队等部跟踪追击到濮县一带,将王金祥的第六旅全部击溃。王部其他部队有的被俘,有的溃散,王仅带少数部队向东逃去。至此,范县、朝城、寿张、濮县、观城、莘县等均被收复,鲁西北和冀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这一时期,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部不断袭击八路军,制造流血事件。为保卫冀南抗日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194029日,第一二九师发起了反击石友三战役。筑先纵队主力被编入右翼队,独立团被编入中央纵队,参加了此次战役。冀南地区讨顽战役告一段落后,按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222日,第一二九师下达了《卫东战役计划》,由宋任穷、程子华统一指挥,在平汉路以东进行卫(河)东战役,消灭在清丰一带立足未稳的顽军石友三部和在观城一带的石部所属新编第六师高树勋部,建立与巩固卫东根据地。筑先纵队与先遣纵队为鲁西北支队,由李聚奎、肖永智指挥,任务是从观城东北向观城、仙庄积极进攻,钳制高树勋部向南增援。战役开始后,奉命与先遣纵队骑兵团在金滩镇截击石部的筑先纵队第一营多次向顽军冲锋,从东北面攻入金滩镇,缴获武器一批。5日,筑先纵队第三营攻打观城以东的东三里庄,歼敌一个连。此次战役胜利结束后,八路军控制了北起朝城,西至卫河,东达运河的广大地区,使鲁西、冀鲁豫两个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决定,1940411日,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黎城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提出了建党、建政、建军三大方针和积极打击敌人“囚笼”政策的任务。根据黎城会议精神, 66日,筑先纵队奉命和先遣纵队等部编成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八旅(兼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张维翰任旅长,肖永智任政治委员,王近山任副旅长,王波任参谋长,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原筑先纵队第一、二、三、四、五营编成新八旅第二十二团,原筑先纵队独立团被编入第二十三团,原筑先纵队第七团被编入第二十四团。整编后不久,新八旅即离开鲁西北,转至冀南地区活动。


摘自《聊城重要历史事件》

(研究二科)




[i] 《范筑先与鲁西北抗战》,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10月出版,第30页。

[ii] 《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四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8月出版,第84页。

[iii] 原朝城县老五区,南起韩庄、张鲁集,北至县界。

[iv] 《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四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8月出版,第93页。


上一条信息: 平原纵队茌博抗日
下一条信息: 冀鲁豫区党委召开高级干部会议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益民胡同9号院内1楼   邮编:25200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www.zglclsw.org.cn All Rights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IE8.0及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鲁ICP备17035784号